蔣小娟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進入數學課堂”。由此可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及學習主動性,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拓展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環,對核心素養的落實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自主發展教育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主體地位,發展多向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多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這些在數學課前預習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實。
【關鍵詞】課前預習能力 自主發展教育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46
在教學中,我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學生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完成,預習不但可以讓他們提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自由支配學習的時間和方法,還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現談談我在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通過調查問卷,弄清學生在預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針對中高年級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研究,發現在數學的課前預習這一塊不但有80%的教師思想守舊,學生也從來沒有經歷過預習這一過程。提到預習時60%的學生得到的結論都是老師說的一句話“回去預習第幾頁”就完了,80%的學生也認為預習沒有什么用。從這些現象來看,顯然學生和教師都沒有意識到課前預習對于學習數學的重要性,當然就更談不上如何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
二、轉變教師教育觀念,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要在課堂內外同時進行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自主發展越發重視,只是落實到教學中就顯得沒有了特定的方向,特別是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上,我所看到的周邊學校以及本校中存在的這種現象更嚴重一些,教師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以前的老式教學中。現在的新型課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獨立預習,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的課前預習中,不能總是以每天相同的一句話“回去預習第幾頁”就完成了課前預習,老師要重視課前預習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進行預習,提高預習效率,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教師要真正認識到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強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從應付了事,到真正用到正確的方法去完成每一次的預習布置。
三、針對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課前預習方法
新課程非常重視預習能力的培養,將此作為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之一,雖然之前有很多與之相關的研究,然而我發現方法多是鼓勵機制、競爭機制為主,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的具體做法沒有深入的研究,而我在使用過后,發現其實用性不太強,還是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提出不同的預習方法才行。
第一,新課預習方法探究。很多老師在課前不喜歡學生回去預習,為什么呢?擔心學生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但沒有起到預習的效果,反而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以為自己會做了,就不愛聽老師上課了,從而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其實只要用好了預習方法,學生在長久的練習中就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第二,練習課和整理復習課預習方法。我準備的預習方式是思維導圖預習(或列表、構圖)+題單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回家之后,找到學過的內容,以及之前所有與之相關的知識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聯結起來,做成圖式,第二天上課之前先進行展示,題單的設計跟之前新課的設計不一樣,主要內容是:1.你能記住本小節(或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嗎?2.有哪些地方是不太明白的,寫出來。3.在預習的過程中,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問題呢?我一直以來都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發現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方式接受度比較高,因為可以自由發揮畫導圖,并且還有上臺展示的機會,老師會將做得好的同學的照片發到班級群中大家欣賞。這種預習方式學生也是比較喜歡的。
第三,幾何圖形課預習方法。幾何圖形的教學本身就是比較直觀的,需要學生動手實際操作,在感知的基礎上去發現,去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與圖形有關的內容時,布置的預習作業一般都是與操作有關的內容。如我在教學五年級的長方體的認識的時候,我在課前預習中的要求是:1.回去找一個長方體的紙盒,把它拆開,看看是什么樣子的,再把它組裝回去。結合之前找長方形的特征的方法找到長方體的特征。2.做一個前后知識聯結的思維導圖,看看長方體的內容與之前學習的內容有什么聯系。3.讓學生用小棒做成一個長方體。第二天上課之后我發現原本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完成的內容因為學生的課前預習變得容易多了,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第四,統計課預習方法。因為涉及到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其操作性比較強,所以我在課前的作業一般都是以調查數據為主,讓學生去走訪,進行實際的調查,收集到比較真實的數據,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制成一個整理式的題單。通過這個知識的形成過程的體驗,學生對于課堂上的內容掌握會更快、更好。
四、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可以在預習中加入競爭元素
教師在布置了預習作業以后,切不可拋開不管不問,一定要在第二天的課堂中及時有效的進行反饋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布置不檢查,讓學生意識到老師都不重視,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預習就不再關注,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了。在課堂中,可以適當的用加分或發小紅星的方式鼓勵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好的問題,及時的表揚。也可以進行預習效果評比,滲透競爭機制,讓學生一邊做一邊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一來,才能提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新課程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其能滿足建立生態課堂“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能學不教”的教學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蘭平.《談小學低年級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8).
[2]楊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J].新課程(下),2014.
[3]羅芳.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J].學園,2014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