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
【摘 要】情景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實現了課堂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情景的有機融合,改變了傳統枯燥教學方法給小學生帶來的壓抑,提高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標要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和應用性,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把課堂理論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在現實中展現出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快掌握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方法淺談 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23
在教學中,適當設置一定的情境,結合小學生日常能接觸到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從而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小學時期是形象思維占據主導的一個年齡階段,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系尚未建立,判斷、推理、演繹、歸納的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較長時間集中,這些特點對于數學這樣一門邏輯思維要求較高的學科而言,采用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明顯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應用情景教學法,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源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把數學知識同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學以致用,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質量。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動手操作。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實踐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必須積極創設操作情景,加強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學內容的時候,數學任課老師可以相對正方形、長方形的定理、原理進行講解,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折疊正方形、長方形,讓同學們找到身邊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對正方形、長方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對教學內容有個清晰的把握。
二、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問題意識為導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所謂“問題意識”指的是學生在面對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等心理狀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面對新的問題,雖然沒有現成的經驗,不同的學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識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將會引起兒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誰知道,自行車為什么能行駛得又快又穩?”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圓的。”而有的學生馬上提出:“車輪做成其他形狀的,如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行嗎?”學生的這一質疑激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時刻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造成沖突。教師就要利用這一矛盾沖突精心設疑,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誘發學生思維動機的問題。
三、創設情境時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要做到區別對待
小學不同的年級由于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的不同,情境設置也應當有所區別。一般而言,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更加形象的圖片、游戲、動畫更感興趣。因此,采用色彩鮮艷、聲情并茂、變化豐富的課件工具,往往能得到好的效果。而相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對那些過于“花哨”的動畫反而感覺“幼稚”,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對知識探求、問題思考更感興趣,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簡單的情境和故事已經不能滿足,抽象的問題更能激發他們思考的興趣,引入與之前所掌握的內容及日常生活中有矛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能夠使其置身于未知氛圍當中,制造懸念,向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因此,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盡量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讓他們感到有趣、有挑戰性,激起他們好奇、好勝的心理,教師進行輔助和答疑,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談話交流能力,使得課題教學模式上的單一性被打破,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他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將情景教學法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以促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把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把枯燥的教學興趣化,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盡可能地進行合理、適當的情境設置,讓學生身臨其境,寓教于樂,充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為提高小學數學的總體教學質量出一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參考文獻
[1]耿淑香.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J].才智,2013,(12):65-65.
[2]黃耀成.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J].科學中國人,2017,(8X).
[3]楊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8):50-50.
[4]黃耀成.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J].科學中國人,2017,(24).
[5]王偉.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效果[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