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42-01
摘要 針對我國目前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影響,本研究運用文獻研究法,對于新形勢下改革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實習、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研究。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 普通師范院校 社會體育專業 實習 實踐能力
一、前言
社會體育專業實習在專業實踐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只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習才能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將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夠與社會的大環境相互融合,從而實現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并且適應未來工作的目的因此,探究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實習之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影響并且提出相應的建議具有很大意義。
二、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現狀
在對這個問題使用文獻研究法與實踐研究法相結合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普通師范院校內的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現狀不容樂觀,甚至說有些學校的實習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無法深入到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上。
首先來說,在學校對于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體育專業課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相關的社會學內容,這就容易將社會體育專業的社會學意義淡化從而使得學生既不能在專業能力上過關,又無法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造成的這種“專業不專”的局面是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無法通過實習來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理論教育而輕視實踐教育。很多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拘泥于理論,不能夠很好地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相結合,這樣就無法通過學生的畢業實習有效地提高實踐能力。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由于過多地在教學內容和理論研究上花費泰國時間,使得學生沒有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些課程在很大程度上與實踐脫節。學校沒有注意到學科與課程的關系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在實踐能力培養上花費太大精力。學生在學習中所學的知識很大一部分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甚至是較為陳舊的教學內容更加讓學生在實習時感到迷茫。很多學生在實習結束后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里學的東西和真正要用的差得太遠了,理論與實踐完全不是一回事。”這些深刻反映了我國我國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實習對于學生實習能力的重要影響。
第三,普遍出現在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中學生實踐能力較差的因素還有實踐課程的時間太少、比例偏低。學生在學校沒有能夠形成很好的實踐能力,進入社會后必然會感受到巨大的競爭壓力。在對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界定時,我們發現這一專業所要培養的學生是能夠具有良好組織管理才能、咨詢指導才能和經營開發才能的人才,這些才能均強調社會實踐能力。但是由于課堂教學實踐學時有限且實習時間較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很難得到很好地培養和提高。
最后是普通師范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沒有能夠符合當地的特點。應該說,師范院校的教學目標在很大意義上是明確的,那就是為當地提供專業教師。但是由于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沒有很好地聯系當地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的特點,課程設置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的空間。
三、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角度改革社會體育專業實習
前文已述,社會體育專業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嚴格要求的專業,同時也是為了服務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而設置的專業,在這種情況下,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改革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的基本出發點是明確且毫無疑義的。
首先,為了加強學生實習質量的提高,必須要對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的規律進行探索,同時依據規律制定并完善社會體育專業的實習計劃。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嚴格依照學校依據客觀規律制定的學習計劃,并且同時形成實習手冊和實習報告。這其中要強調的就是同時性,實習手冊必須跟隨者學生的實習,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隨時填寫。
其次是要建立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實習過程控制機制。通過學校建立健全實習過程管理,讓學生的實習更加順利且有成效。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實習前召開動員會,讓學生深刻了解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特別是實習對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實習過程中要針對班級分散實習的現狀健全學生管理機制,讓學生在外出實習的過程能夠清晰明了地被學校掌握。
此外,學校還要本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在對學生進行實習考核和評估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體現出實習的實踐效果。同時還要通過多種途徑為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普通師范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實習提供多層次、穩定的實習基地;另外,對于創新實習模式,將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的方式相結合并最后正確處理好學生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及學生就業的相互關系,真正將實習納入到學生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實踐能力的范疇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