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南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94-01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的角色逐漸凸顯變化,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加大的變化,逐漸由學生的指導者轉變為學生合作者、引導者和教學實踐者,這些變革,有利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降低教師課堂把控,從而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解放學生,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 新課改下 體育教師角色 高中體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我國的體育教學迎來了生機,“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學生自每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主體地位普遍得到關注,為此,在體育教學中的角色也有了不同的轉變,這是教師職業觀的改變,也是教學觀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加大的變化,逐漸由學生的指導者轉變為學生合作者、引導者和教學實踐者,這些變革,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有效實施,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自主性
高中階段是學生體能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體育教學則遵循身心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有效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體育課堂要關注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需要,關注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渴求,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喚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善用引導、理解、鼓勵和支持,用學生的視角去觀察,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的本真不是管理,而是有效的引導、幫助和促進,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從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出發,激勵學生自主參與體育活動,教師對體育教學要不斷改變策略,利用體育競技性特點,設計體育游戲,讓體育活動充滿情趣,構建溫馨氛圍,讓學生將體育知識內化為自我體育認知能力,通過探究、合作學習,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獲得有效發展。
二、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構建師生平等關系。
高中體育教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呈現的狀態各有不同,對體育的興趣點也完全不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需要,從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創造性,全面激活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責任,是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調查每個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點,尊重學生個性,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法,采取有趣性,競賽性和競爭性,挖掘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體育游戲,讓體育活動的過程充滿情趣,建立師生平等關系,才能促進個性化教學的實施與落實,比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法,利用情節性的趣味故事吸引學生熱愛體育活動;教師利用小組競爭法、組與組的相對抗,以及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創設競爭對策,在鼓勵、團結、合作、堅持多因素的參與下,激發學生熱愛體育教學,構建師生平等課堂教學。
三、關注學生的積極參與,降低教師課堂把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是學習引導者,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性,其決定因素取決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降低教師對體育課堂的把控,成為教師自我成長的主要部分,教師要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構筑高效課堂,為學生減負,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從學生需要出發,創設各種學習平臺,尤其現代教育手段的廣泛應用,給與學生更多的探究機會,借助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體育專業知識,放開手腳,引導學生經驗體育借鑒,為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自主性創造了條件。
四、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創建師生互動教學氛圍
體育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是橋梁和紐帶。隨著課程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逐漸過渡為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從提升快樂體驗出發,實現課堂角色的轉換由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轉向以學生探索為主,發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實現教與學并重,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即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他們對于課堂內容的興趣,也決定著學生在這堂課中所能獲得多少知識,促進學生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手段不斷地創新與發展,自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逐漸被學生所接受,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利用分享、驗證、借鑒,有效構建學習形式,增加體育趣味性。強調學生互動合作,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分享,彼此借鑒,相互依賴,面向全體,充分展現自我,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師要充分認知教師角色的變化,為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培訓,優化體育教學技能,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實現體育課堂的開放性、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