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賀??
摘 要:課堂教學歷來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思維的主陣地,當今的課改,追求課堂的高效性成為教師們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簡單地說分兩個層次,一是指在時間上高效地完成了預期知識目標,二是指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了高效的發展,能夠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思想理念;吃透教材;合作探究;感官的刺激
就目前來看,好多教師將課堂教學簡單化,講授示范式仍然存在,無疑是“直接高效”的捷徑,瑣碎問答式比較普遍,表面上的“高效”造成學生被牽著鼻子走。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以優生的見解來衡量全班的“高效”,上述教學方式都顯露出教師的理念沒能有實質性轉變,暫時的“高效”學生印象不深,更為惋惜的是,學生失去主動去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不利于今后的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用新理念來指導新課程,積極探索教法,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一、 以先進的思想理念指導課堂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首先給自己定位,教師要轉變自身形象,拋棄傳統的“教師中心”論,落實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再者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培優又輔差,讓數學課堂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倡導教育的公平性。在教學實踐中,成為創設高效課堂的實驗者和拓展者。
二、 備好教材備好課,為高效課堂做準備
(一) 數學教材是課堂活動的重要資源,是教與學的載體。創設高效課堂的條件首先是吃透教材。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是一個完整知識系統,有經驗的教師首先要了解所教單元內容在整個知識領域中所處的作用,以便為后續的教學鋪好道路,再者要了解課時內容在本單元的位置,如果是開啟課,就要開好頭,為后繼課做準備,如果是后繼課,就要順應前后,切不可給學生固定的模式,機械記憶,與后來的學習產生理解沖突。最后是準確把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教師用書是最好的參考讀物。
(二)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研究者、開發者。教材是教學的素材,是課堂教學提供的樣本,教師要根據地域情況,學生環境等方面靈活創造情境,并非“照本宣科”,一般來說,教材的每一章節都是經過反復實踐編寫出來的,比較有價值,不能隨意換掉。
(三) 教案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方案,“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引入,是創設高效課堂的先決條件,新知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最能體現教學效果,教師必須選好教法,力圖讓學生獲得最大收益。
三、 課堂的高效來源于學生,學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選取的教法都要圍繞符合學生認知特征,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喚醒學生思維,激起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為基點。當前,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主流,不可否認,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值得提倡。聽了好多公開課我發現一種現象,教師只注重小組意見,忽視了個體發現,課堂效益瞬間打了折扣。例如,教學《長方形面積》,每組準備12個小正方形塑料片擺成長方形,下發記錄單:
我們的發現
教師巡視看到學生分工擺出不同圖形,得出結論:長×寬=長方形面積,突然發現有一同學只擺出長和寬就完事了,該同學性格內向,又受組內意見的影響,沒有說出來。在匯報總結肯定結論后,老師讓這個同學談談想法,引起了同學的一片掌聲,多么富有創造性!這樣的設計群體個體都兼顧,就防止了有價值問題的遺漏,發展了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讓課堂教學更加完美。由此看出,良好教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 其他因素對學生感官的刺激能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重視“多感官教學”訓練。“多感官教學”,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語言、感覺等各個感官的刺激,同時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聽、味、嗅、觸覺,使學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體)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于學生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體驗,從而全方位地開發包括“體能、識別、感官、音樂、語言、人格和社交”在內的七大潛能。小學生單純天真,對色、音、動作等特別敏感。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個注視的目光,一個隨意的表情,一個輕微的手勢,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在他們的心里掀起波瀾。所以教師要借多媒體的輔助將靜態的知識內容動態化,無論講解還是評價,語言盡量生動有趣,簡約而有針對性、鼓動性,語調要悠揚頓挫,形象的手勢也能活躍課堂,增添活力,這些無聲的語言都是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催化劑。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無限的藝術性。需要我們很長時間去探索挖掘。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先進的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 彭忠.《多感官教學在數學新授課中的運用》.
[3] 常苗.《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
高佳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青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