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最普遍的鞏固新知識的辦法就是老師采取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即實現了學習目標,同時又提升了學生認知的能力。在互動過程中說和寫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輸送的方式。研究教師對學生輸出知識的互動以Merrill Swain的“可理解輸出”為基礎的理論。接下來,作者將根據理論出發,深入分析輸出理論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影響以及對教學的啟迪。
關鍵詞:英語課堂;輸出理論;小學教學
一、 輸出理論介紹
在Krashen提出輸入假說以后,輸入的作用是每個人都認可的。人們通過研究發現,語言的學習是輸入與輸出是一種并列存在的關系,而且是兩個相關相輔的過程,他們是一種密不可分的語言學習情境。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只是輸入教學是不行的,學習者必須要有輸出語言的機會,也就是說在學完語言之后,需要有對語言的使用機會。經過研究,我們能夠發現,如果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有了大量的輸入并不一定有高質量的語言輸出,限制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就有缺少一種被強制要求輸出的因素。在輸出的假設當中,提出了輸出理論是一項具有功能性,驗證假設性和語言原功能性的理論,這就需要對于學習者注意他們語言能力的不足,沒想表達的完整的內容,當他們注意到這一點時,他們會有對于學習的需求。驗證假設功能是學習者輸出語言的機會,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通過自己與他人的交流來檢驗自己的假設,提高了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驗室驗證功能方面體現了輸出的相關情況,所謂元語言功能是學員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和規則的用法,這就需要對問題來進行討論,學生從老師和同伴中汲取知識。除了以上幾點,輸出還能夠提高學生話語能力讓學生在表達的時候更流利。所以輸出理論就是指在課堂當中更多地去利用語言的應用來讓學生的流利性達到更順暢的感覺,這對于課堂的互動和課堂的設計當中,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引領。
二、 在輸出方面的指導意義
1. 由教學目標來決定活動形式和互動的課堂活動,但是形式的設計與課堂互動的要求經由輸出功能指導。教學目標一般在課堂當中都是體現為新知識,比如說新的單詞或者詞組等等,但是對于教學的設計,這一目的,就需要由活動的形式來決定。
2. 輸出功能決定活動難度必須適當,Krashen用i+1來進行表示。在這里面我們可以用i當學習者處于一種水平的時候,一表示對于難度等級的要求,而i+1就是一種,對于難度適當的情況要求,老師如果將相關的活動設計得太簡單,學生就會覺得無聊,也就打壓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果將相關的活動設計的太難,那么就超出了學生的水平,他們感到畏懼,不會達到躍躍欲試的效果。活動難度,無論是高低,都會讓學生并不愿意去參加相關的活動,這也就不能夠起到語言輸出的目的,這樣反而就影響了語言輸出課堂的規劃,對于這點活動的難度因素,有以下三點是需要考慮的,首先便是語言的復雜程度,其次是語言的認知程度,以及焦急的壓力程度,這些都是在小學英語階段需要完成任務的表達,方法等。
3. 對于學生的輸出,需要有一種能夠激勵學生的寬松教學環境。研究人員指出,在心理學的角度上,對于學生進行一個完整的剖析和分析,從而能夠讓語言學習當中的感情因素起到作用,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因素,對于外語學習來說,外語焦慮也是學生經常會出現這種焦慮情況,所以就需要老師對于這種心理上的狀態來進行一種調整,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氛圍當中,去進行英語環境的學習,以及擁有足夠的英語的語言輸出。
4. 對于輸出都要進行師生之間的對話之外,還要進行對學生有一個平臺方面的搭建,搭建出一個完好的輸出平臺,讓學生能夠更加良好地得到一個語言學習的支架。舉例說明,因為小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利用上,暫時還處于一個陳述性的知識狀態,所以在這個時候很難對自己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進行發現,要在這個時候讓學生將自己的語言和老師的語言進行一個對比,對自己的語言輸出有一個糾正。這種情況下,雖然在形式上并沒有完全地提出正確語言輸出,但是這種相互對比的方法卻能夠讓學生發現并且改正自己在輸出方面的錯誤,從而搭建起一個良好的輸出途徑。這樣進行反饋之后,學生在原來錯誤的地方就有了認識,就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的步驟。這就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搭建輸出支架的必要性,也是教師更好地讓自己的語言跟學生的語言進行一個對比,從而得到一個完整的糾正,這樣才能夠讓自身的語言有一個正確的輸出形式,完成自身教學目的的有效方法。
三、 課堂活動由輸出理論而得到的啟示
輸出是一種強迫使用者對語言進行加工,對語法進行理解的方法,學習者能夠通過對于注意力的轉移,讓自己的輸出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同時也要保證輸出,更符合語言規范和語言邏輯,那么小學課堂就要以說和寫為主,沒有如此的輸出,才能對于小學的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并且指明了方向。
四、 總結
總之,說和寫為主的輸出功能理論,是一種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活動中提供重要理論依據的重要的教學實施過程,在輸出理論的支持之下,老師就可以通過比較輕松的輸出環境,來搭建一個非常好的輸出平臺,來提升學習者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導輸出提高輸出效果。
參考文獻:
[1]SWAIN,M,LAPKIN,S.Peer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cus on Meaning Versus Focus on Form in Meaningful Contexts[J].20(01).
[2]IZUMI,S,BIGEIOW,M,FUJIWARA,M,et al.Testing the output hypothesis:Effect of output on notic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21).
[3]滕芳,任艷,唐曉巖.英語教學課堂互動探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6).
作者簡介:
朱丹,江蘇省靖江市,江蘇省靖江市孤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