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倩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有了明顯改善,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了大幅度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獲得了一定的提升。文章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詳細探討了師生互動的有效運用對策,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生互動的形式比較單一
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的確有所互動,甚至有著頻繁的互動,但是縱觀這些互動,仍存在互動方式方面的單一化問題。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多地是以提問為主,除此之外很少會出現其他的互動形式。而單一的師生互動形式,并不能夠真正體現出師生互動的作用。
2.師生之間存在不平等關系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師生之間在互動的過程中,很難真正實現師生之間關系上的平等。大量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將自己視為教學的中心,學生必須尊重自己、敬畏自己。而學生面對教師時因為內心畏懼,導致在互動時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不平等、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影響了互動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
1.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學效率的提升變得非常困難,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1]因此,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性,必須從教學觀念出發,積極地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新的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觀念。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正確地看待語文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內容,還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只有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才能夠充分意識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逐漸適應新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的要求,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同教師進行互動,擺脫傳統被動的學習狀態。
2.不斷豐富師生互動的方式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促使其對所學的東西都感動好奇,又加上活潑好動,使其很難對一個事物保持長時間的關注。[2]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的氣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對于小學語文課本里面的很多語文知識還不能獨立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教材內容對知識點進行劃分和簡化,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再就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方式,可以通過語言互動、游戲互動、情景互動等方式授課。例如,在講解《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時,教師可以嘗試與學生分角色進行小苗與大樹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扮演小苗,教師扮演大樹,通過這種師生互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
3.建立起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有效開展。從以往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師生之間在進行互動的時候,師生雙方處于一個不平等的狀態,教師往往占據更加主動的地位,而學生更加被動。久而久之,在此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將會逐漸下降,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降低。因此,要想進一步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增強師生之間的話語溝通,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比如,在講解《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桂林的山水為何會如此之美?美在哪些地方?能夠從文章找到?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面帶微笑,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同時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平等,還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加強學習,提升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語文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是促成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因子,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實質就是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能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還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教學的實施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李慶英.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析[J].中華少年,2018(11):46.
[2]高海妹.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究[J].課外語文,20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