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模式的不斷推進,高中體育課越來越受到重視,也亟須對其教學方案進行一些有益的改革。分類教學模式是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方向之一,它能夠有效地實現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耐力等。文章專門對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分類教學模式;高中體育教學;實踐
一、高中體育的分類教學模式簡介
分類教學模式,具體體現在高中體育教學當中,便是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運動能力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學。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體育教學“一刀切”的弊端,使體育教學更加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于高中體育教學改革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里我們以人教版高中體育第七章“提高田徑運動技能”為例來進行討論。
二、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案
1.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來開展教學
體育課的順利開展是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息息相關的。過去我們常常不顧學生在身體素質上的差異實行“一刀切”。其結果是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往往會“吃不飽”,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也常常跟不上進度。
對此,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對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相應的了解,然后把學生根據身體素質的不同劃分為好、較好和較差三種。在進行田徑教學時,也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來分組開展訓練。比如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一開始就可以安排較大的運動量;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一開始可以安排較為適中的運動量;若學生身體素質差,那么一開始就不宜安排較大的運動量,而是要先從較小的運動量開始,等學生慢慢適應了,再逐步安排較大的運動量。值得注意的是,如學生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重大慢性疾病未愈,或者女生處于生理期,都不宜安排較大的運動量。
2.根據不同學生的體育理論基礎來開展教學
一些人往往把體育理解為運動訓練。其實體育是一門理論課和運動訓練相結合的課程。若沒有合適的理論作為指導,則運動訓練也會陷入盲目。現實中,不少學生身體素質不錯,運動機能也較為理想,但缺乏正確的體育理論作為指導,導致其在體育運動方面比較盲目。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要了解到不同學生群體在體育理論基礎方面的不同,根據不同學生的體育理論基礎來開展教學。具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組:體育理論和體育運動機能都較為理想的,體育理論掌握不足而動機能較好的,體育運動機能不足而體育理論掌握較好的,體育運動機能與體育理論都掌握不佳的。也要具體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教學,比如對理論和體育運動機能都較為理想的,從一開始就可以站在比較高的起點上進行教學,于體育理論掌握不足而動機能較好的,在教學中著重幫助其夯實體育理論知識。對體育運動機能不足而體育理論掌握較好的,在教學中著重幫助其夯實體育運動機能。對體育運動機能與體育理論都掌握不佳的,那么必須對其在這兩方面都進行夯實才行。
3.根據學生在具體運動項目上的基礎來開展教學
不同的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體現在具體的體育運動項目當中。比如同樣是田徑運動,有的學生擅長長跑但短跑不足,有的學生擅長跳遠但不擅長跑步……學生對不同運動項目所體現出的興趣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對長跑感興趣,有的學生對短跑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跳高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跳遠感興趣……因此在開展教學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到不同學生的具體興趣和具體特長所在,根據其具體的特點來開展教學。比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一步發揚其特長。另外,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取長補短,有意識地激發他們在不感興趣的項目方面的興趣。
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當中具有十分有效的運用價值。它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在體育教學當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具體個性特征來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收益,值得我們在實踐當中認真探索運用。
參考文獻:
[1]葉仁輔.運用分類教學模式以滿足學生體育需求[J].新課程導學,2017(26):65-66.
[2]楊宏寶.對于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學版),2017(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