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式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愈發羸弱,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的新興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生物教育工作者所看重。生物教學是高中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以培養學生自然科學素養為主要教學任務,以提高學生生物綜合水平為主要教學目的的基礎學科,在學生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與判斷能力的培養上大有裨益。本文結合教學實際,針對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如何運用探究性學習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其他生物教師有所啟迪。
【關鍵詞】高中生物 探究性學習 應用策略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不僅是新時代人才的衡量標準之一,更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對于學生熱愛自然、關愛動物、重視生命的人文內涵培養十分重要。但是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中仍存在許多誤區,教師在基礎知識內容的記憶上以及應試破題技巧的訓練上占據過多篇幅,未完全發揮學科魅力與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過于看重成績而展開惡意競爭,未從根本上吸收核心生物學科思想等問題儼然成為了阻礙高中生物發展的攔路虎。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改革傳統固化教學方法,提高探究性學習重視程度,豐富教學模式,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一、加強探究性學習認知,引入優秀教育理論
生物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理論的認知程度直接決定著探究式課堂的教學效果,故教師首先需要磨練自身專業技能、加強對探究式學習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需要嚴格按照以下五條核心要求:第一,聯系學生心理特征創建學習情境。第二,建立“主體—主導”式教學體系,主要指導學生探究過程。學生自主、開放的學習一直是探究式教學的核心,要求教師拋棄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而以“輔助者”的身份存在。從根本上培養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探究式學習習慣。第三,定位探究方向,給予合適點撥。如果學生探究方向有誤,那么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教師需要扮演學生在知識原野上奔跑過程中的“路標”,確保學生在正常方向提升,給予適時、適當、適度的幫助。第四,鼓勵課堂合作討論,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想。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討是學生分享自己探究結果的過程,能夠促使學生完善自己的探究結果。舉一反三的思想能夠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引申,建立知識網絡。第五,裝配創新習題,鞏固探究結果。無論哪種教學模式,習題都是檢查學生認知程度與鞏固新知識最好的手段,教師在選擇習題過程中,需要圍繞“角度創新、難度適度、題量適中”的準則。
例如在教學“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實驗時,我并不會采用傳統教學中直接進行實驗講解的方法,而是給予學生足夠的行動空間,以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流程設計探究為主要教學手段。具體實驗流程分為六個層次:第一,提出問題,即實驗目的。第二,大膽假設,要求學生根據鼠婦生活環境進行對影響因素的假設。第三,制定計劃,即選擇實驗工具與設計實驗方案。第四,開展計劃,即實現第三條的過程。第五,得出結論,即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匯總,擬定實踐結果。第六,總結引申,對探究實驗獲得的知識進行總結與遷移,建立知識網絡。
二、豐富教學方法,激發探究欲望
探究式學習對學習活動的定義與傳統教學模式大相徑庭,前者認為學習不是將知識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的過程,而是經過學生自己探究,在自身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生長的過程。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乃是探究式學習能夠正常進行的關鍵,歸根結底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心理特征,豐富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豐富可以從兩個層次著手。一方面,結合高中階段學生性格特征,進行課程游戲化,實現寓教于樂。另一方面,根據探究式教學的第一條核心要求,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渲染學習氣氛。
三、規范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正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保障教學效果的一大助力,教師在進行探究性教學設計時,需要嚴格按照以下三個原則:第一,目的性原則。教學目的是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的首要考慮對象,要求做到中心突出、符合課程內容。第二,部分探究與整體探究靈活運用原則。要求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逐層設計,實現將一個個小探究內容進行串聯,最終得到探究目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時,我會設計兩組實驗:第一組用充分饑餓處理后的天竺葵經部分光照去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為淀粉;第二種用玻璃罩下的植株、碳酸氫鈉溶液與清水來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經過環環相扣的實驗設計,最終幫助學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過程、反應原料與產物。
結語
生物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活動,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探究式教學為核心的新式生物課堂正如日方升。教育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廣大教師堅持不懈的探索與改善。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生物教師要勇于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敢于嘗試優秀教學方法,注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個性化發展,真正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推動高中生物的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立寬、胡玉平、張翼. 構建適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以唐山市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 課程·教材·教法,2016(07).
[2] 祁鳳珍、王建、翟林、羅燕.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評價與思考——以2016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綜合(生物部分)為例[J]. 考試研究,2016(06).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