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二十四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價值觀,指導全國人民在思想上共同進步,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發展有重要意義,初中生正處于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初級階段,需要教師在課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將核心價值觀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思想進步、道德高尚的優秀人才。本文重點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對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是發展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的基礎課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思想文化在多方面的沖擊下漸漸變得復雜多樣,初中生還未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體系,很容易在思想上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思想態度,甚至做出危害社會安全、危害國家安全的錯誤舉動,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在課程培養中有重要的意義,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建立完整、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做好準備。
一、 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核心價值觀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主要強調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高度重合,為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課堂內容所體現的核心價值觀,宣傳核心價值觀對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個人思想水平的重要作用,將課堂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將核心價值觀傳遞給中學生,使學生接受課程的過程轉向隱形化、簡單化。在學習《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充分利用社會道德與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向學生闡述了“文明”“和諧”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教師首先講解了“文明”“和諧”的具體內涵,“文明”是民族發展的偉大結晶,是象征著中華民族歷史傳承的不朽圖騰,在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道德體系,也因此衍生出中國社會現有的一些道德規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著重強調了“文明是道德的基礎”這一觀點,加強學生對文明的認識;另一重要內容“和諧”則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教師從歷史角度出發,向學生分析了中國歷史中各個階段對于“和”的看法,闡述了“和諧”所代表的“人世間美好的一種狀態”這一內涵,在各個時代,都有人懷抱著社會和諧的美好愿望,并且為了這樣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積極斗爭,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規則,約束著人自身的行為,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們明白,只有在遵守社會規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展名副其實的“和諧”社會。
二、 在生活實例中融入核心價值觀
理論知識離不開實際事例的支持,道德與法治教育對中學生缺少足夠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對課程學習的抗拒心理,阻礙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該提供一定的實際案例來驗證理論知識,將理論基礎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加課堂內容的生動性,在實際案例中分析核心價值觀,以貼近學生的視角向學生展現生活中的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其深刻內涵。在進行《勇擔社會責任》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身作為公民,應該在社會中承擔怎樣的責任?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后,教師請幾位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認為公民應該遵守社會規則,遵守法律法規等,隨后,教師對答案進行了補充:每周學校都要升國旗,奏唱國歌,這是承擔了“愛國”的社會責任;學生要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是承擔了自己的角色的“敬業”的社會責任……在一個個生動豐富的生活實例中,學生漸漸能夠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思考,并且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能夠與具體事例相對應,便于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并對其社會意義以及在社會中的具體作用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明白了社會責任與核心價值觀密不可分的深層聯系,在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思考上有了新的思路。
三、 在時事熱點中分析核心價值觀
社會時刻在發生著變化,但始終體現著同樣的核心價值觀,在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中,蘊含著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民生政策到國家規劃,從社會現象到輿論朝向,處處都在驗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意義,教師可以將時事熱點引入課堂,在課堂上,通過對社會上的時事熱點的討論,幫助學生增強是非觀念,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信仰,避免學生在思想上發生錯誤。初中生在思想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獨立性,對事物、事件有了自己的見解,在學習《維護國家利益》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舉例說明了特朗普上臺后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分析得出,特朗普時代將會增加對中國經濟上的影響,但在政治問題上會有所放松,這種情況使中國有更多余地來處理南海問題等情況,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中國應對這種境況的策略,以及個人在這樣的形勢下能做的有什么?經過十多分鐘的小組討論后,學生積極踴躍地分享了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提出了國家應該把握有利條件,同時積極調整經濟戰略,制定應對美國的對策,此外,大多數同學都能意識到自身能做的有效舉措是提高自身能力,學習專業技能,利用知識武裝自己、增強國家力量,為建設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時事熱點反映了社會中變化著的群體觀念,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有著較大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在課堂中積極引入篩選過的熱點新聞,增長學生見識的同時,對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效地宣傳。
四、 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核心價值觀
教學評價是考查學生學習程度的重要標準,根據教學目標來衡量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成果,激勵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付出更多努力,在初中生教學評價體系中,包括了智力素質與德行素質兩大部分評價體系,以往的教學評價中常常只重視學生的智力素質,只要學生的成績達標,德行素質就可以拿到高分,甚至對一些成績優異而德行不足的學生“開綠燈”,為了將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教育中,首先要打破這種只重視成績而忽視德行素質的陳舊觀念,在德行素質的教學評價中,應該同時包含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考查和評價,鼓勵在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生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將良好的生活習慣、思想品質分享給身邊的同學、朋友,身體力行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越性。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學校對經過考查后,思想素質合格、學習成績優異、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生進行獎勵,并對其優秀先進事跡進行宣傳,樹立積極的學生榜樣,利用學生及家長對教學評價的重視,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鼓勵廣大學生向優秀的學生榜樣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建立高尚的品德,培養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斷努力。
五、 結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為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徹底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向學生展現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堅持長期向學生宣傳核心價值觀對個人思想的升華作用,潛移默化地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核心價值觀聯系在一起,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需要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心,需要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理解,初中生在心理上對教師存在基礎的尊敬感,很容易模仿教師展現出的一些特質,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在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豐富教學方法,將理論聯系實際,使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靈活性,幫助學生接受、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進步作用,緊跟時代形勢,抓住時事熱點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分享,使學生在了解政治時局的同時,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在教學評價中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對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視,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為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劍,王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J].才智,2018(06):27.
[2]朱德蘗.淺析中華傳統美德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1.
[3]曹小梅.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融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8+37.
[4]韋乂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4):136-137.
作者簡介:
李華英,中學一級,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