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加彩 周康震 孫?熽?
摘 要: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水平的提升,為社會輸送合適的人才。基于此,本文以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對于車輛工程專業中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策略進行了探討,并且詳細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帶來的優勢。
關鍵詞:車輛工程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其教學目標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以全面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實踐應用能力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水平。但是,從我國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一般處于一種不上不下的位置,人們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尚未形成充分的、準確的認識,認為其僅僅只是本科教育的替代版本,其屬于本科教育的附屬品。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以及教育缺乏足夠的投入,從而導致了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往往處于較低的水平,學生畢業后缺乏競爭力,對于教育崗位缺乏適應性等,這無疑對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的、長遠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一、 車輛工程專業高等職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 車輛工程專業高等職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從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現狀來看,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以及本科教育的影響,高等職業教育也仍然延續著以理論教學為主,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側重于理論知識,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在課程設置方面,也主要是參考本科所開設的部分課程,但是職業教育具有課時較少,從而導致課程將會被壓縮,這也是人們普遍認為專業教育就是本科教育的壓縮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高等職業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大部分教師往往從師范院校畢業后,就直接進入專業院校進行任教,雖然擁有豐富的理論經驗,但是卻缺乏實踐經驗水平,這就充分顯示了在高等職業院校中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性。
(二) 車輛工程專業解決面臨問題的有效措施。因此,為了有效解決車輛工程專業高等職業教育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進行解決:第一,高職院校應該采取校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車輛工程專業屬于工科類專業,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特點,學生必須熟練掌握一項技能,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也與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校期間,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實踐知識的作用。例如,車輛工程專業應該與相關企業相結合,加強實習教學,通過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的方式,以鞏固和深化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例如,部分高職院校車輛工程專業與世界知名汽車企業——德國大眾或者上海通用等達成了良好的合作協議,成立了中德班和通用班,這些知名企業為車輛工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從而可以便于學生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第二,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走出去,充分發揮校外資源的優勢,加強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主要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而實踐技能則是在實際工作中獲取的。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走出去”策略,讓學生到相關企業中進行實踐,增長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水平。
二、 車輛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勢分析
(一) 培養具有特色的應用型人才。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可以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獲得全面的、充分的鍛煉,豐富學生的工作經驗,這將會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對于企業而言,其比較青睞于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才。因此,對于畢業生而言,實踐實習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加符合單位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在實習期間,有利于培養學生刻苦、認真的態度,加深學生對于今后就業崗位的了解。同時,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相結合,可以更好地達到應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標,促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鞏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地位。
(二) 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到學校進行任教,他們雖然具有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由于并沒有到企業進行實地工作過,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因此,通過校企模式,不僅可以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還可以增強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素養。例如,通過安排教師到相關企業從事實際的生產、產品研發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具體的了解與教學理論知識相關聯的實際生產環境,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水平。通過實地考察和調研,教師也可以全面掌握企業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對教師今后開展技能培訓將會提供明確的方向,對于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的整合等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 校企雙方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企業與學校對于教學大綱以及人才需求等意見進行相互溝通交流,共同研究制定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計劃,教師與企業工作人員攜手共同編寫教材內容,將具體崗位的要求和標準進行具體化,不斷改進和完善學校的技能培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企業與學校兩者的相互融合,學校與企業之間緊密結合,促進人才質量的有效提升。同時,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加大對企業的宣傳力度,從而校企雙方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已經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企業走入到校園中講解具體的工作經驗,教師到企業中進行鍛煉和開發,學生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實習,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方式。因此,對于高職院校中的車輛工程專業而言,通過構建科學的、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水平,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為社會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世通.車輛工程專業的定位與發展方向[J].化工管理,2017(2):32.
[2]張振東,周萍,盧曦,褚超美,孫濤,孫躍東.車輛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42-144.
作者簡介:穆加彩,周康震,孫昊,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