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侯全會 倪驍驊
摘要:汽車類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該模式下的教學課程,以求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加快學生融入就業單位為主旨。本文結合我院自身特點,從教學體系的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企業實踐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討論,用以指導我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關鍵詞: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構建
一、 引言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鹽城作為江蘇省最大的汽車生產制造基地,已經形成了新的發展格局。鹽城汽車產業的發展為我校汽車學院的辦學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畢業生首次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汽車學院的人才培養應以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為導向,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加快我院畢業生快速融入就業單位。同時,通過“3+1”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本學院汽車類專業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特色,培養出能夠適應市場需求且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3+1”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基于此產生的一種培養模式,即用大學3年的時間完成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最后1年完成專業方向的畢業設計及論文和企業工程實踐,在培養過程中,注重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的配套,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
二、 “3+1”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應用學院與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西門子等公司合作辦學的成果,實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通過第四年的畢業設計和企業工程實踐鍛煉,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的配套,同時促進以專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學生前3年在學院按照培養方案和培養計劃要求,完成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校內學習,大學最后1年到企業或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以實踐為主、理論學習為輔的實踐鍛煉,從而達到更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三、 “3+1”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體系的構建
汽車類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3”教學體系,其構建主要是在校完成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學、發動機原理、汽車構造、汽車設計等主要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和具備關于汽車類的專業基礎知識。“3”還包含在本校完成實踐環節,主要包括三維建模綜合實訓、電工電子實習、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踐、課外的實踐創新等,讓學生在校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第四年的崗位實習、畢業實習儲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汽車類專業“3+1”中的“1”,設計了崗位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及論文等,主要強調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提高服務社會、自主擇業的能力。
(一) 教學體系的課程設置
根據“3+1”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汽車類專業特點制定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在課程設置方面,通過調研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論證精選優質課程,注重汽車數字化課程設置,刪除教學內容相近專業課程,壓縮理論課內學時,形成專業課程的系統化。同時增加實踐教學課程,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可以通過汽車各部件總成及整車的拆裝、汽車各方面工作性能的實驗、各種分類實習等來加深對汽車專業基礎課和汽車專業課的理解,其中我院還要重點建設部分核心專業課程,保證相關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教學能夠同時開展,如汽車構造以校級精品課程為依托,可以交互式進行理論教學中的每一套總成實驗。
(二) 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專業素養高、實踐能力強的專業教師隊伍,學院每年額外拿出一些學科建設經費,有計劃地重點培養一批青年教師隊伍。在理論與實踐教學方面,每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除了通過學校師培中心組織的培訓后,學院還安排一位富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帶領,傳授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同時,還要求青年教師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 發揮學生應用、創新能力
“3+1”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汽車工程學院實驗中心可以為學院學生搭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多渠道、廣泛地開展創新活動和創新實驗。同時,學院鼓勵全院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如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國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中國本田節能競技車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應用型人才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比賽,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受企業歡迎的高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四) 企業實踐教學管理
學院為了保障校外實習效果,實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每個企業實踐教學點明確學院的指導教師和企業實踐教學單位的直接負責人,在校外實習期間,企業實踐教學點的學生和學院簽訂相關實習協議,指導教師定期與學生面談或電話溝通等方式,對學生的校外實習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和指導,實習結束后由學生撰寫實習報告,企業實踐教學點對學生進行書面客觀評價。還可以利用“3+1”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將學生的畢業設計及論文與企業實踐教學點的實際工作相結合,這樣可以避免畢業設計及論文課題實踐性不強等缺陷。
四、 結語
汽車類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體系構建,不能讓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要打破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的現象。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該模式可以良好地構建汽車類專業教學體系,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推動院內教師科研、教學水平。該模式還可以改變傳統的本科教育模式,實現“企業、學院、學生”三贏,真正為鹽城地區汽車產業的經濟發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紹娜,倪驍驊,熊新等.基于汽車類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21):23.
[2]宋作忠,劉興麗,關鳳巖.校企合作“3+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5):154-157.
[3]張艷艷,高秀芝,黃漫青等.“3+1”教學模式下的微生物實驗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67-168.
[4]李平飛,劉文蘋.車輛工程本科應用型人才“3+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3):58.
作者簡介:
陳勇,侯全會,倪驍驊,江蘇省鹽城市,鹽城工學院汽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