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漢字的字形的向背、復唱、明暗、疏密、濃淡、穿插的組合關系,為學習漢字、認識漢字、掌握漢字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規律性的東西。
關鍵詞:漢字;字形組合;學習;認識;掌握
一、 漢字的向背結構美
漢子的結構非常緊湊,變化多端,但卻有跡可循。從結構上看,有些字體是相向結構,相向就是說許多漢字在結構上好像人在站隊時人的臉朝向都是一致的,又像在刮風時樹的方向都在向一個方向刮。例如,“巡”字走之上面的三個撇點都是心貼心朝向左側,再如“循”字,雙人旁的朝向和盾牌的“盾”的朝向都是朝右側傾斜。“化”也是相向的結構。“羽”字、“印”字、“比”字、“川”字、“冊”字、“作”字、“阼”字、“鉆”字等都是相向結構。而有些漢字卻是相背藝術。例如“北”“非”“丱”“行”“徑”“卝”“戕”等字,在結構上都是相背的結構。
二、 漢字的復唱結構美
這里的復唱藝術是指漢字結構的組合方式用漢字的同一偏旁進行并列式組合或者上下式組合,或者三角式組合。這種結構很有趣,一個偏旁通過不同的組合可以形成很多的重疊字。有二疊,并列組合式如雙、林、從、冊、畕、囍、幵、皕、麗、兢、炎、羽、多、昌、茲、孖、艸、絲、比、朋、竝、竹、赫;上下組合如:棗、芻、爻、畺;還有三疊,如品字組合:森、鑫、畾、眾、晶、淼、焱、垚、犇、羴、鱻、猋、毳、麤、品、掱、赑、磊、聶、舙、轟、矗、灥、譶、靐、龘、飝、芔、劦、雥、孨、尛、惢、叒、嚞、骉、刕、厽、歮、馫。
三、 漢字的明暗結構美
漢字的結構講究陰陽,表達光明向上的漢字都與日與火有關。與“火”有關的譬如:燁、亮、燦、光、爍;與“日”有關的譬如:明、煌、旦、昭、旺、景;代表暗的字譬如:暗、黯、墨、烏、青、黛、黑、陰、幽、夜、晦、晦、昏。
四、 漢字的繁簡藝術
西方人學習漢字感覺最難的就是漢字的結構復雜,難以掌握。這也成為西方人學習漢字不可逾越的障礙。漢字是表意文字,字體的組合多種多樣。但并不是沒有規律可尋。其中不同偏旁的組合就導致不同的字體寫法不一樣。最難寫的字五十一畫,“龘”五十一畫,“齉”三十六畫,“爩”三十三畫,“灪”三十二畫,“籲”三十二畫,簡單的字三兩筆畫。但多數字都是簡單筆畫與復雜筆畫的組合。譬如:“教”字左面是“孝”,右面是反文,左繁右簡;再如“牘”字,左“片”右“賣”,是典型的左簡右繁;“鼬”字是左“鼠”右“由”,是典型的左繁右簡;而“廄”字組成由外“廠”內“既”,是典型的外簡內繁;而“酙”字是左“酉”右“斗”,是左繁右簡的結構;“摞”字是左提手右“累”,是左簡右繁的結構;“聘”字是左“耳”右“甹”,結構式左簡右繁;“懵”字是左豎心右“瞢”,是典型的左簡右繁的結構;“歙”字是左“翕”右“欠”,結構是左繁右簡;“慝”字是上“匿”下“心”,結構是上繁下簡;“謖”是左言字旁右“畟”,結構是左簡右繁;“髡”是上“髟”下“兀”,結構是上繁下簡;“嗥”是左“口”右“皋”,結構是左簡右繁。
五、 漢字的疏密結構美
漢字是表意文字,它脫胎于象形文字,所以漢字基本的框架都是由線條組合而成的。但是由于漢字的線條疏密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由于線條的多寡的關系,就構成了不同的疏密關系。例如“一”“二”“三”這三個字筆畫不同,“一”是由一條橫線組成,所以,它的疏密是最簡單的。其布局處于字體部位正中間;“二”是由一短一長兩條橫線組成,所以排列的疏密關系比“一”要復雜,它是把一個字體的空間一分為三,短橫上要留空,短橫和長橫中間要留空,長橫下面要留空。基本上是把字體的空間要三分;而“三”字則是四分空,上留天下留底,中間要用短橫平分,疏密布局呈現出均衡狀態,總體上是上面的長橫與下面的最長橫夾著中間一短橫。三條線之間距離要等分。再如“意”這個字筆畫較多,由“立、曰、心”三個字組成,其中以橫向筆畫為主,造成了這個字的空間布局平均三分的局面。由于由三個獨立的獨體字筆畫組成,所以,筆畫排列比較密。再如“川”,其排列布局是均衡的、立式的四分布局,疏密相間,非常均衡。再如“華”字的疏密布局卻是上密下疏的格局,“化”字偏旁筆畫較多,而“十”字筆畫較少,所以呈現上密下疏的格局。當然,隨著筆畫的增多,筆畫的疏密排列主要是通過筆畫的粗細來調節,筆畫多了,筆畫就會相對來說變細,筆畫少了,筆畫就會相對來說變粗來調節。當然,在疏密的處理中,基本的筆畫規則是橫細豎粗,豎畫粗壯代表著字體的結構設計穩重承載力強大,而橫畫細代表著對字體結構重量的分擔。字體的疏密關系是由筆畫的粗細結構來體現的。譬如“干”這是個獨體字,其中的豎非常粗壯,所以才可以支撐起上部兩橫的壓力。再如“不”字,中間“一”粗壯豎畫支撐作用,上部一長橫和兩邊的撇捺起到修飾作用,像女孩的擺裙向兩邊撇開。
六、 漢字的濃淡結構美
從藝術上講,濃淡是一個美術術語,在國畫中,古代畫家喜歡用水將濃墨稀釋,借助墨色的濃淡來表達不同的畫面層次。而在這里所說的濃淡所指的是漢字的筆畫的不同用法造成的不同印象。譬如顏真卿的楷書,最喜用粗線表達其字體的剛勁有力和雄渾厚樸,而像宋徽宗的瘦金體則喜歡用細線表達其看似柔弱實則硬朗的書法表達。其實在書法寫作中,筆畫的形狀不同,雖然看似濃淡都一樣,其實人們在寫字時任何筆畫都有濃淡的區分與運用的,譬如“丶”畫,開筆淡筆細弱,收筆則濃重有力;再比如“丿”畫,開筆濃重,而隨著筆畫向下運筆,筆墨漸漸勻速運墨,到斜撇處,則輕筆收尾,筆鋒出鋒,筆畫變細,墨色變淡。再如“匚”畫的書寫講究蠶頭燕尾,這就有非常明顯的濃淡的變化,起筆部分蠶頭必須要濃筆重墨起筆,而中間部分則用墨由輕入重,到腹部達到最粗最濃,而后則由中鋒行筆側出鋒,力道由重漸輕,寫出燕尾部分。
七、 漢字的穿插結構美
每一個漢字都像一幅畫,其結構不同,風格不同。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穿插藝術的表現,穿插的技巧表現在不同方面,不同的構件穿插出不同的字體,表達不同的含義。穿插分為縱橫穿插和斜體穿插兩種。縱橫穿插的譬如耕、靜、兼、佳、事、出、寶、南、翼、朝、草、其、愚等等,這些字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橫畫和豎畫組成了字體穿插的主體,其中的縱橫穿插造成了這類字體的綿密的紋理和方正雍容的格調;斜體穿插的類型這類字體非常多樣,譬如文、又、義、犬、美、宏、吏、及、必、太、丈、狹、式、炫、夫、安、戲、襲等等,這些字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筆畫以斜撇和捺為主要筆畫,底部呈交叉狀,整個字體顯得富有動感,仿佛美女的大長腿在起舞一般,富有靈性。
作者簡介:
李傳功,山東省東營市,山東省東營職業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