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樂于參與課堂、接受知識。教學實踐證明,快樂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實施快樂教學,讓初中歷史課堂充滿活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此略談點滴淺見。
關鍵詞:初中歷史;快樂教學;實施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學會開展快樂教學,并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感。這樣,學生才會在歷史學習中興味盎然,興致昂揚。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課堂活動,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協作,使他們在樂中學,在學中樂,切身地體會到歷史知識的魅力,繼而更好地讓初中歷史課堂精彩紛呈。
一、 利用信息技術激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可能。多媒體技術以其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逐步走向初中歷史課堂,讓學生在欣賞中更多地去參與課堂活動,了解相關方面的歷史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參與課堂,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通過多媒體技術突出重難點,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對知識形成更加全面地認知。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放大了課堂教學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形成了學中樂,樂中學的模式,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中英鴉片戰爭》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歌曲《公元一九九七》,與此同時播放出《英國割占香港地區示意圖》、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圖片和今日香港社會發展的狀況。并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9世紀中期清政府為什么被迫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當時清政府所處的背景是什么樣的?中國收復香港說明了什么?現在香港的發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等等,通過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明白國際地位的重要性,讓他們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培養一定的歷史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 巧設歷史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問題是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是思維深入進行的誘因。而問題的呈現形式有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它關系著整堂課的教學成效。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巧設歷史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課堂教學導入中要有意識地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切身地去感知歷史的魅力。例如,在學習“秦末農民大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先讓學生朗誦劉邦的《大風歌》和項羽兵敗被圍時唱的哀歌。通過兩個人不同情境的對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戰火紛飛的古戰場。假使教師在剛上新課時只是一味地照著課本朗讀,會讓學生感到課堂死板、乏味,繼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課堂中去,更好地去體會歷史事件的背景和意義。當然,要想使得每一節課都能夠生動有趣,教師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心思,要能夠熟練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并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善于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更好地營造一個溫馨、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三、 采用課堂教學藝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眾所周知,如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是教師教學的藝術。我們知道,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尚未成熟,他們對事物充滿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采用課堂教學藝術,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當然,作為歷史教師要學會引導和鼓勵學生,并重視培養學生自身的獨特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個人才能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歷史教學內容,設計出別出心裁的導語去讓學生接觸到新的歷史知識,打動學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樣,學生才能產生探究問題的動力。例如,在講授《美國獨立戰爭》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國旗是什么樣子的?國旗上有多少顆星?多少橫條?問題一出學生互相討論,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大家知道美國國旗的來歷和其中包含的寓意嗎?”話音剛落,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最后可以給出詳細的說明與介紹。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初步了解了美國誕生及其國旗誕生的背景和意義,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探索歷史事件的興趣和熱情,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的結合,讓學生徜徉在了歷史知識的海洋中。
四、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集體之間開展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既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學習活動的快樂。所以,交流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也不可或缺。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去與小組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動。學生之間的小組學習能夠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進一步建構。當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能力,減輕了他們的學習壓力,增加了自信心,也進一步實現了小組成員的全面進步。例如,在講授《日本明治維新》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19世紀中后期的中國和日本都是采取的閉關鎖國政策,也同樣遭受到了外國的入侵,為什么一個失敗一個卻成功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查閱資料、概括分析去尋找答案。有的小組同學利用課外時間上網搜尋答案,有的則通過小論文的形式發表了自身的看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了交流與合作,并在相互協作中探求到了知識和答案,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這種主動式的教育讓他們在學習中也得到了快樂,繼而更好地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他們的歷史成績,培養了自身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內涵。
綜合上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快樂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并與時俱進,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創新能力。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教學模式必定能夠讓學生從興趣的角度出發,用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方式去掌握歷史知識。
作者簡介:
周建菁,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