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昔發
摘 要: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既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思維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合作學習模式,可以使小學生健康成長,讓同學間積極展開合作學習。本文首先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思路進行了分析,然后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創新思維 自主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模式也進行了多次改革,使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育需要結合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讓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習合作精神[1]。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其對學習合作意識認識有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上課集中精力學習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如合作學習法,該學習方法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然后讓小學生自覺組成小組共同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小學生可以互相學習[2]。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這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既可以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又可以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和互助意識。
一、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概述
新課標下的合作學習指小學生通過分工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在完成這個任務的同時,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小學語文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讓懵懂的孩子開始學習新的知識,為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小學語文教育角度來說,小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漢字、句子等語文知識,并間接培養學習思維和文學修養等綜合素質。
小學教學作為啟蒙階段的教學,能夠給予學生較大的啟發,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運用合作學習方法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僅能夠增強語文能力與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與分享,在這種合作協助中不斷加強學習,能夠快速促進小學生成長,增強其知識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探索意識、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競爭能力等,從而不斷完善自我、全面發展。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思路
1.樹立新課標理念。
新課標要求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小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是為了明確主體是學生,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言權,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標準要提倡新型的教育模式,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小學階段語文教育對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既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但是,其中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引導,最終實現合作學習的目標,讓小學生喜歡上小學語文。
2.合理安排分組。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按照新課標要求開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小組形式進行,也就是將學生按照學習小組進行分組,開展教學任務。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習分組時要克服較多問題,這也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針對此類問題,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喜好等個體差異進行考慮,使分組更具合理性。如每個小組中男女比例要平衡,一半是男生,一半是女生,若第一組有三個女生,第二組也要安排三個女生,并對每組的學習水平進行平均,每組中要安排學習能力較強的和能動性較強的,實現各個方面均衡配置,這樣對于教師開展教學十分有利。同時,老師需要對每個學習小組進行明確分工,以便調動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為小學生樹立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期望與同組學生進行有效合作。
3.有效選擇內容。
內容的選擇具有實踐意義,只有篩選具有合作性、針對性,且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能力與水平需求,才是有效的合作內容,在進行內容合作之前,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進行預習與交流探討,以增強學生對合作內容的認知性。另外,還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學習進度情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才能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
三、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
1.合作學習,激發學生興趣。
合作學習是為了滿足個體的需要,在學生愿意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需要主動為小學生創造學習條件,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歸屬感,認為學習是有意義的事情。只有讓小學生提前樹立這種合作學習意識,并將合作學習建立在學生滿足自身發展基礎之上,教學活動才會充滿色彩。小學生參與小組學習合作時,需要多與組內其他成員交流溝通,互相尊重,讓組內形成溫馨有愛的氛圍,可以在組內感受到學習的競爭力和組員間互幫互助的友愛,而且通過幫助他人學習提高優越性,讓相互關系變成組內的一種學習習慣。除此之外,小組內允許各個組員發表看法,養成傾聽他人意見和想法的好習慣,可以促進小學生之間的合作。讓小學生體驗到一起合作的快樂,讓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語文教師教《兩小兒辯日》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學習,并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找兩位同學扮演辯日的小孩,一位扮演裁判孔子,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表演,并讓其他學生參與辯論。其次經過排練,擇優選出三組進行班級辯論。利用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強化其記憶。
2.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思維。
目前,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僅依靠教師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讓小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的關系,間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語文教師設計教學要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主,達到當下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在語文課堂中,設計出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教學內容,讓其喜歡上語文,從而培養出具有開拓精神、創新精神的學生。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以創造性指導思想進行教學,利用發展的、多維的、不同尋常的觀點組織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性思想的目的。其中,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獨創性和主動性的思維方式,面對困難問題,這樣的思想有利于找到新的解決方法。比如教《鳥的天堂》時,先讓學生課下進行預習,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在課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由教師進行引導,對孩子進行啟發性學習,讓其主動尋求新的知識,并掌握此篇課文哪些是靜態描寫,哪些是動態描寫,對重點知識進行掌握。以小組力量對知識進行探索,培養小學生的探知欲望和創新性思維。
3.合作交流,提升自主能力。
按照新課標的標準要求,小學語文可以開展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明白語文和生活的關系,從各個方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安排小學生在小組內合理分工,讓小學生各盡其職,一起完成實踐活動中的任務。如在《毽子里的銅錢》中,按照教材要求需要學生熟讀課文,并利用工具書學習陌生的漢字,要求在生活中觀察商販、賣東西的人,對自己的疑問進行記錄。上課的時候老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部分進行大膽學習和交流,教師要把課堂主動權歸還給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發現學生的自主性,并引導學生利用不同方式進行閱讀,如小組間的集體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全班各個小組在交流中學習,在評價中互助,以這樣的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增強教學效果。并在課后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完成任務,將學習自主性交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4.積極評價,提升綜合能力。
以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激勵或者正面評價的方式促進小組間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在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之后,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包括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及組間相互評價,從而做到全面的評價,讓小學生明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并且摒棄學習中不好的,堅持好的方法,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持續發展。例如,小組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組員的優點進行夸獎,以彌補其不足。組內優點可以是總結歸納恰當、組長協調組織得當、收集資料全面充分、演講者表達口齒伶俐等。教師給予小學生的正面肯定,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教師的一句夸獎、一個鼓勵的眼神、加油的手勢都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還要對組內各個成員進行了解,并做出相應的評價,以正面的方式激勵小學生,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利用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同時讓每個學習小組中的組員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組員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學習他人的優點,從而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國麗.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研究[J].中華少年,2017(19):56-57.
[2]王依田,王帥君.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