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萍
摘 要: 在信息化教育改革大潮下,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以藍墨云班課為代表的信息化大數據教學輔助APP將成為高職英語教師的好助手,增強學生英語學習效能感,提高課堂吸收率。
關鍵詞: 信息化 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 高職英語
一、引言
中國職業化教育在近年來的互聯網大環境下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以互聯網為平臺,以各種信息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為載體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國務院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讓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币痪€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深化信息化教學改革,不斷摸索信息化教學實踐,尤其要讓手機實現華麗的轉身,不再是課堂教學上令教師頭疼的障礙,使學生與手機的每一次親密接觸都轉化成有效的知識吸收和與教師的積極互動。
二、以英語讀寫課為平臺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面對如何將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的問題,大量涌現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豐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正是這種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效結合的產物。英語課堂因為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信息化技術的創新性而變得更具吸引力,將英語教學構筑于如此強大的信息化技術載體上,將使線上線下的英語教學更具可控性,對于語言知識的吸收利用率將顯著提高?;旌鲜綄W習(Blending Learning)的原有含義是混合式學習或結合式學習,即各種學習方式的結合。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正在實現學習過程上的革命。在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學習方式相結合的過程中,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
本課題組采用藍墨云班課APP作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展開教學設計。藍墨云是國內第一款免費的課堂互動教學APP,也是一款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教學工具。在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藍墨云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即時互動、資源共享、布置作業、小組討論、測評互評、問卷調查等各種教學活動,并且擁有強大的激勵與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在手機或者其他移動設備上自主學習,并對學生的實時學習行為進行記錄,方便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觀察和監管,進行過程性評價和考核,使考核過程更加人性化,使教師看到學生點滴的學習和成長軌跡。非常適合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愛創新的特點。同時,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教學研究大數據,實現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個性化智能助學和智能助教功能。
高職院校學生具有獨特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和學習特性,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因所學專業和課程的不同而不同。以國貿實務和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為例,其專業具有很強的涉外性,部分學生在意識上有學好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與英語掛鉤緊密的專業課程時能夠更多地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需求,但由于基礎差、進步慢、課堂練習時間少、針對性弱等原因,學習缺乏規劃性,導致學生容易厭學和放棄。因此,本文以探索信息化教學手段為載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目的,以高職院校英語讀寫課為平臺,以藍墨云班課APP的強大功能為依托,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提高英語讀寫水平,為學生從事外經貿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
研究過程采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以2017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為被試對象,以問卷調查和訪談為研究手段,展開調研和設計。內容涉及線上、線下兩個層面,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維度,相互交織、影響。具體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評價方式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以期更加科學有效地在教學中體現混合式教學理念,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效果。
步驟一:編制并進行實驗前期問卷調查和訪談。
根據對前期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整理分析,學生普遍期望目前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所創新,認為現前的英語課雖然課堂互動較多但形式比較單一,知識點也與生活工作對口,但是畢竟受到時間的限制,課堂知識灌輸緊密,吸收效率不是很高。對于預習或復習書本內容不能自主完成,認為書本枯燥,提不起興趣,缺乏主動性,認為預習復習不是必需,最終老師上課還會講。而教師則無法對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課上仍然需要面面俱到,造成課堂時間分配不均、互動時間減少、很多時間浪費在預習、復習、檢測上面。另外,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較低,認為自己方法不對或者天資不夠,對英語學習缺乏方向感和自信心,從而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形成惰性心理。
步驟二:制作并上傳各種信息化學習資源到藍墨云班課平臺,引導學生線上自主學習。
通過對前期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進行整理分類總結,教師利用手機、電腦軟件等強大的信息化工具制作短小有趣、針對性強的英語學習小視頻,涉及動畫、真人演示、情景演示、講授、歌曲、電影電視片段、配音、好書好文節選、慢速英語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有目的地指導學生以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課前預習,提前熟悉所有老師課上要講到和用到的知識點,既能使學生不受課堂時間限制,反復多次的學習鞏固,又能大大節省課堂時間,將課堂重點轉移到教師引導、答疑、互動等環節,通過信息化平臺和科學的學習時間分布,實現英語知識吸收利用的最大化和高效化。
步驟三:使用藍墨云班課APP進行課堂互動,補充、鞏固、解決并強化各種知識點的吸收,實現課上的有效導入。
利用簽到喚起課堂。考勤管理可能一直是令高校教師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大班授課的時候,點一次名可謂耗時又費力,可仍然不能杜絕學生曠課和代簽等現象的發生,教師利用藍墨云的強大簽到功能可以將枯燥的點名過程變成有趣的英語互動練習。
教師通常會設計并用英語描述一個手勢,或者讓學生代替老師描述手勢,其他同學聽懂后,在自己手機上輸入正確的手勢即可完成簽到,所有同學勢必要全神貫注地聽,沒聽懂的可以要求描述手勢重復幾遍。當然,教師可以利用“一鍵簽到”和“手動簽到”等其他簽到方式。高職學生喜歡互動、活躍的課堂環境,這種信息化簽到方式無疑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配合其GPS定位功能,保證每一堂英語課簽到的真實性和互動性。同時,教師還穿插利用藍墨其他功能完成簽到,比如設計一個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既參與活動又完成簽到。
多種互動玩轉課堂。教師使用藍墨云班課自帶的各種活動實現英語課堂的豐富互動。教師發布討論類、測試類、頭腦風暴等任務,讓學生在藍墨平臺上各抒己見,教師點贊,通過提交語音鍛煉口語能力,通過提交文字鍛煉寫作能力,交卷之后,答案和排名都可以立即呈現。教師還創建“作業/小組任務”,設置經驗值,學生只要參與即可獲得“參與經驗值”,學生可在手機端提交文字、圖片或語音多種答案,經過教師評價后,再進一步獲得“評價經驗值”,計入學生總經驗值中,累積到期末,教師導出學生總經驗值,從而對學生的活動參與度一目了然,作為平時分和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據。學生因為其與成績的緊密掛鉤而越來越重視對各種課堂互動的參與。教師布置展示類作業,學生利用手機投屏功能輕松實現展示,而教師利用現場評價“彈幕”功能活躍課堂氣氛,配合以“選人”、“舉手”和“搶答”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再懼怕說英語。其他如互評任務、語音任務等,抑或是設置學生助教等形式,都大大活躍課堂氛圍,為了做好助教,學生主動鍛煉各種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步驟四:教學設計及內容的微調。
在整個教學實驗中,教師不斷根據每次課堂的反饋情況,調整課堂互動安排,時刻關注學生的需求,對學生喜歡的藍墨互動任務巧做、多做,對各種難度的任務分段分層、有主有次、循序漸進地導入,避免活動過多的疲勞戰術,盡量做到分布均勻、松弛有度,使學生享受一堂課,愛上一堂課。
步驟五:使用藍墨云班課APP進行各種課前、課中和課后測評。
藍墨云班課的強大評價功能能夠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后復習進行實時監控。教師往往將預習作業和測試一并發布,通過監控學生的測試結果,馬上知曉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并針對問題較多的英語知識點進行課堂活動的針對性任務設計和講解。學生互評功能和設置助教功能使學生成為評價環節的主人,使學生更加主動表現,多說多練,使口語、寫作等多方面能力大大提升。各個環節的測評經驗值都將累計到期末,通過導出,成為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大數據提供的便利使教師可以時刻提醒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所處的位置,激勵學生更多更積極參與活動,實時監控,省時省力。
步驟六:實驗后期問卷調查和訪談。
混合式教學在學生中引起的反響是巨大的,幾乎所有同學都認為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了。通過參與各種藍墨平臺的任務,學生覺得說英語輕松多了,少了很多心理負擔,認為寫英語順暢多了,下筆不再唯唯諾諾,讀英語大聲多了,對發音不再缺乏信心,這種信心的加強滲透在英語讀寫課的方方面面。學生感覺真正愛上信息化教學,讓自己的手機變成英語學習的好助手,不再是阻礙學習的負擔。
四、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標新立異,貫穿課前、課堂、課后各個實時監控環節,適合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喜創新、喜互動的特點。
線上線下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碎片的學習時間,實現想學就學、隨時隨地。
線上線下教學使學生英語輸入形式多樣化,微課、閱讀、觀影、歌曲等預習形式多種多樣;使學生英語輸出更高頻,多說多練多測多寫的學習模式常態化,提升英語讀寫課針對的多種英語能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提高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好助手。
線上線下教學為教師提供更多更輕松的備課方式,大數據導出的評價方式騰出大量時間精力使課堂教學精品化。
總之,將信息化教學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股勢不可擋的大潮,正乘著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大船迎面駛來,在高職院校英語讀寫課教學上已初見成效,得到來自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肯定。英語教師只要愿意嘗試,便可以大展拳腳,在高職院校中,將混合式教學真正打造成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陳婷婷“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方文學,2017(5):134-135.
[3]關北光基于“混合式”教學的整體教學設計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12):114-117.
[4]鄒玉婷大學英語精讀課混合式教學設計與研究[J].海外英語,2017(5):94-95.
[5]陸莉莉.慕課背景下大學綜合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海外英語,2016(11):22-23.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讀寫課中的應用和研究》(課題編號XVII 403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