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磊
摘 要:升入初中之后,面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強度的大幅增加,許多學生無所適從,特別是學習方式從小學喂養(yǎng)式學習向初中半喂養(yǎng)半放養(yǎng)式的轉變調(diào)整緩慢,給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在多年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運用導學案,對學生學習轉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很有實效。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初中數(shù)學;導學案;課堂效率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之后,環(huán)境變了,課程多了,時間緊了,難度大了,面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強度的大幅增加,許多學生無所適從,成績出現(xiàn)了明顯波動,學生和家長都很茫然。隨著小學到初中的學段轉換,這就需要每一個學生有一個學習理念、學習方式、心理應對的有效轉型,必須學會學科之間的時間搭配,學會獨立自學,學會互助合作,加強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強化課后鞏固,這樣才能適應初中階段的課程變化和學習要求。
數(shù)學是初中學生的核心課程,不少學生一升入初中很不適應,特別是學習方式從小學喂養(yǎng)式學習向初中半喂養(yǎng)半放養(yǎng)式的轉變調(diào)整緩慢,給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一時適應不過來。初中學生畢竟年齡小,心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耐挫磨煉十分有限,自我適應能力比較差,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積極有效引導,從心理疏導減壓到學習方式指導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在多年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運用導學案,強化課前預習,注重課堂引導和課后練習鞏固,對學生學習適應與轉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很有實效。
一、準確認識和理解導學案是提升課堂效率的關鍵
導學案的立足點是以學生為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目標,在實踐運用過程中還要融入教師的過程性科學評價,是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合作,自主發(fā)展的思維路線圖。這一模式是近年來在各地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被普遍接受和廣泛運用的一種比較實用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全國各地廣大教師的認可。
導學案的關鍵在“導學”,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在實踐運用中必須自己首先要對導學案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理解,才能科學運用。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弄清教案、學案與導學案的各自內(nèi)涵、關系和作用。教案重心在于課堂上向學生“教什么”和“如何教”;學案重在引導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導學案重在“導什么”和“如何導”,“導”與“學”有效結合。
二、引導學生自學,完成導學案是運用導學案的核心
導學案設計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課前自學完成它,這是導學案運用的核心。教師在使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過程中應注重做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要指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例如,在引導學生圍繞導學案進行數(shù)學自學時,要提示學生哪些數(shù)學知識只要略加注意就能理解,哪些概念需要反復研讀教材才能掌握,哪些內(nèi)容應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才能解決,等等。二是對學生預習中自己解決有困難的問題,提醒同學們做好記錄,帶著問題走向課堂,大家共同解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培養(yǎng),又能促進學生良好預習習慣和正確自學方法的逐步養(yǎng)成。實踐證明,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總之,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三、有效的課前“導”與“學”,為課堂高效打下了基礎
充分利用課前“導”“學”,為打造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提供了條件。大量簡單的問題,諸如數(shù)學的一般概念、簡易習題、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在課前運用導學案師生互動中就已經(jīng)解決了,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課前主動介入,又為課堂抓主要、抓重點、抓難點提供了有針對性的目標和充裕的時間,這樣的課堂才能有效,才能高效。學生運用導學案課前自學,就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深度討論、精講釋疑提供了學案中更有針對性的難點問題、共性問題,時間上也有了保證。精講首先內(nèi)容要精,要篩選。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抓主要抓重點。精講還應具有啟發(fā)性。要讓學生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盡量讓自己自主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師還應運用好有效激勵策略,對討論交流、精講釋疑過程中有思想、有見解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表現(xiàn)不積極、想法不成熟的學生也要啟發(fā)鼓勵而不是批評挖苦,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四、導學案的運用,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使用導學案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變化。一方面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課前預習。每一章節(jié)開始之前,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運用導學案做好課前預習,依照導學案的要求,自己去學習,把簡單的數(shù)學概念、簡易的習題在預習中自己消化了,把有困難的問題和習題在課本或導學案上做好標注。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思路變得清晰,合作探究、小組交流氣氛濃了,學習效率得到大大增強。另一方面導學案讓課堂變得更有活力。以前上課前我們也要求學生預習,但目標不明確,要求太寬泛,學生學習不得法,預習效果不明顯。課堂上只有老師講學生聽,沒有濃厚的師生、生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沉悶。使用導學案,則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課堂有討論、有交流,課堂變得活躍而熱烈。
另外,導學案增強了教材靈活度。使用導學案,讓教師不是死守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變成了現(xiàn)實,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提供的知識,從生活實際中取材,使數(shù)學學習變得生活化,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總之,導學案的有效運用,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調(diào)動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