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在當今更新的教育理念下,學習不再是老師一味地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更多的是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學生學習綜合素質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要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愿自覺地參與,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探索和思考未知的事物。老師在幫助和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類型的學習實踐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學習的樂趣,達到最佳的學習效率和良好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引導;學法
學習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師發揮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進行加工,把他們認為復雜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已經學過的知識去理解。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養成勇于質疑、樂于思考的習慣。
一、課首導趣,事半功倍
1.敘述故事導入
不管是童話故事,還是神話傳說都能吸引小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天性,選取與課文相關的小故事作為導入點,吸引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故事可以是課文的概述,也可以是與之相關的其他內容,但是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讓他們集中注意力。老師們會發現當提到課外的某些知識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反饋度也很高,所以在開始新的課文時,先敘述故事,再具體講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課中,用PPT教學時,就可以先將巨人花團錦簇的花園用圖片的形式放映出來,然后詢問學生看到這一幕能夠想到哪些故事,或者用講故事的形式將相似題材的童話先提出來,學生有初步印象后,就會有自主閱讀課文的興趣。
2.抓住題眼導入
題眼就是課文的切入口,一般出現在標題中,許多作家為了使標題更獨具一格,會使用帶有象征意義的詞語。在教學時可以利用題眼讓學生發揮想象力,也可以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讓學生之間針對題眼互相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活動。在這種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會被激發,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對于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積極的影響。比如,學到《夢想的力量》一課時,標題就提出了很深奧的話題,在教學時首先要抓住“夢想”兩字,每個人的夢想都不同,夢想不分大小,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那么它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在這個題眼的指引下會很想去看主人公瑞恩的夢想及他實現夢想的途徑,這樣一來,對于點燃學習熱情和提高學習效率都有幫助。
二、課中導讀,掌握學法
1.導細讀
閱讀可以是囫圇吞棗式,也可以是細嚼慢咽式,具體要視文章的篇幅與詳略來定。不同的閱讀方法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相差較大,所以在閱讀訓練時要學會隨機應變。其中導細讀簡單來說是逐字逐句地讀,但是也要講究方法,結合常設立的問題情境邊讀邊思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教學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一文時,晏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三次尷尬處境,分別是進城門時“狗洞”與大門辯論,派遣使臣的身份區別,齊國與楚國的風土人情導致百姓的品行變化,老師應重點歸納晏子是如何巧妙回答楚王同時挽回自己和國家的面子的,哪些溝通交流技巧值得我們在生活中借鑒與學習。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的過程中也會發現閱讀的規律,學會細讀用法。
2.導精讀
學習要求精益求精,全方位地掌握書本中蘊含的知識。學習的內容雖然在更新換代,但以往的教學經驗大多都被沿用至今。其中導精讀是閱讀的另一種方法,也是在細讀基礎上的加工與改造,精讀需要學生從課文的線索結構、主題立意、主旨思想、情感表達上分析與理解,對好詞佳句的使用也要重視,特別是帶有鮮明感情色彩的句子和主旨句,作者往往用看似普通的句子去表達深刻的含義,以顯示思想境界的不凡。教學《桃花心木》時,作者對種樹人養護樹苗的習慣敘述得十分詳盡,看到種樹人不合常規的習慣,也提出了疑惑,他澆水的時間不定,補種的樹苗卻恰到好處,這些奇怪的行為在后文都有解答,樹木要自己學會適應環境,尋找水源,而不是每天定時定量地接受水源,這樣它們也經受不起狂風暴雨,跟人一樣,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才能獨立自主。課文采用以樹喻人的方式講述了人生哲理,學生在精讀時可以在對比中去品味,把握文章的中心。
三、課末導練,內化延伸
1.導表達
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學生必須經歷的。學習課文不只是應對考試,更要學習課文中的表達模式,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就體現在對課文的概括上,進入正題前,讓學生先大致瀏覽一遍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復述的內容要短小精悍,突出關鍵,這相當于一次總結,在表達準確性上的考查,學生在表達課文中涉及的問題也將表達上的短板與不足展示出來,這樣教師在引導學生逐步規范表達時就考慮得到個體差異,也有依據去制定更完備的教學方案。
2.導寫作
在課文中學到的高級詞語和句型都可以應用到寫作中去,這也屬于平時的積累,寫作方面的自主學習體現在學生是否有善于發現素材的眼睛和歸納的習慣。教學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時,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將山中靜態的景物當作自己的好朋友,第三段寫到古橋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細膩的觀察更體現了作者對山林的熱愛。這種寫作手法可以當作學生的范本去創作。
總之,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要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就要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的伙伴,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打造新型課堂。讓學生轉變學習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接收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