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杰靈
摘 要: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三階段,復習課的效果與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密切相關。一堂成功的復習課,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系統完善地掌握,進而從全局角度、綜合地審視所遇到的學科,初三化學的復習課更是如此。但現實中教師在進行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關于采用“題海戰術”,用大量的習題鞏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這種單調的復習課形式會造成學生復習過程中的疲勞感,降低復習效率。結合初三化學“溶液”單元的復習設計,談一談復習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溶液;復習課;教學探討
對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學生,復習課的教學效果與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考試中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績關系密切。初中化學復習課同其他學科的復習課一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在此基礎上查漏補缺,找出學習過程中的疏漏和短板,通過復習加以彌補。不僅如此,復習課還可以從更加全面、更加綜合的角度考查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情況,將學生所學的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融會貫通。傳統的復習課以知識點的梳理和習題練習為主,這種模式的復習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復習的效果往往不好。因此,復習課也需要精心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各種手段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筆者就初中化學“溶液”單元的復習進行了探究,略作分析。
一、創設導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課程的新授階段,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基本上是面面俱到的。因此,在復習階段中教師如果依舊不厭其煩地講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基于這一點,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精選素材、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至于產生對復習課的逆反心理或者厭學情緒,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例如,“溶液”單元復習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情境導入:“最近老師迷上了自制小咸菜,就是把蘿卜、黃瓜或白菜等蔬菜泡在提前配置好的溶液里面,然后密封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儲存,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吃了。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自制的小咸菜,有沒有同學想嘗嘗呢?”教學進行到這里,可想而知,學生肯定踴躍報名,大都想嘗嘗老師親手腌制的咸菜是什么味道,課堂氣氛就隨之活躍起來了。在請學生品嘗咸菜之后,教師可以導入本節課教學內容:“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腌制咸菜的方法呢,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腌咸菜所用的溶液的配制,你們想不想學習一下呢?那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一下有關溶液的概念。”接著請學生對于溶液有關的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在情境中導入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學生的思維會更加興奮,參與學習的熱情也會更加高漲,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
二、構建知識網絡,幫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溶液”單元的教學內容容量比較大,而且內容之間的聯系密切、錯綜復雜,學生如果進行零散的背誦和記憶有很大難度,而且容易遺忘。復習課的主要任務在于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因此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知識系統進行整理和歸納,以結構圖或者表格的形式構建知識網絡,通過圖表使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直觀、更加具體地展示出來,使之更加便于學生的復習和記憶。在導入復習之后,教師可以展示梳理后的知識結構圖,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結構圖中空白處(教師可以在結構圖中故意的留白,作為學生復習的環節的一部分,在課上請學生完善,已達到引導學生復習的目的)補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旁監督和引導,適時發現學生在填寫過程中出現的知識性錯誤或者疏漏。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就知識網絡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相應的練習。在“溶液”單元的知識系統中,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內容單獨列一個網絡圖,或者將這幾者之間的關系用表格呈現出來,在表格中以導入部分“咸菜溶液中鹽的量和水的量,醬油和味精的量”設計計算題,請學生將計算結果填到相應的表格中,這樣呼應了情境內容的同時又對溶液的配制這一重點實驗進行了深入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地使用這種網絡結構圖,形成一種學習方法。
三、精心設計導學案,化繁瑣為簡單
使用導學案是復習課中一種行之有效的復習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知識的重難點情況將知識以習題或者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督促學生獨立或者合作完成。這種形式可以節省教師串講知識點的時間,將繁瑣的知識系統濃縮在簡潔的學案中,學生在完成學案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回顧與綜合使用,更好地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并且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溶液”單元的學案設計,可以精選綜合性考查的習題,題不在多,而在于精,使學生感受到腦力激蕩的快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學習的熱情。按照“溶液”單元中三個課題的內在邏輯關系,“從定性到定量”有條理的設計問題。例如,教師利用鎂條在冷水中跟在稀鹽酸中的溶解對照實驗,設計一道題目:“將打磨后質量為1.2g的鎂條放入36.5g10%的稀鹽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請問: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是鎂條嗎?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和氫氣的質量各為多少?其質量如何計算?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又是多少?”通過一個問題進行多個方面的考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綜上所述,“溶液”的復習課教學應當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用知識結構思維導圖、導學案等教學內容使復習更加系統,更加簡便有效,這也是其他章節和科目復習時應注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盧東光.試分析初中化學的復習課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8).
[2]溫靜平.初中化學復習課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