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楊威,李勇,曹鴻鵬 鄒思佳
摘要: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是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國內外經濟學家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可用以指導和帶動經濟社會產業發展。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
中圖分類號: F304.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6.011
1 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過程中,廣大農村勞動力思維觀念普遍比較落后
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過程中主要表現出自發性差、思想保守、缺乏自主闖市場和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出外就業存在以下觀念:一是怕吃虧上當受騙,怕拿不回工資,不敢出門打工;二是怕吃苦受累,怕學壞變壞,不想主動出去打工和創業;三是怕工資低、待遇差,不愿意走出去;四是怕受人歧視,總覺得給別人打工低人一等。由此,存在著嚴重的依賴性和惰性,等待政府安置。貪求平穩,不求大富大貴,溫飽即可,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束縛著頭腦。
2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起步晚,發展速度快
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直到1998年以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才進入快車道。2000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人數達125萬人次,比1995年增長近2倍;2006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達330萬人次,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50%左右。2007年以后,農村勞動力轉移成常態化和規范化,隨著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高效農機具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傳統耕作中解放出來,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到其他行業中去,2013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將近850萬人次[1]。
3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短距離區域流動為主
據2015年統計資料和調查顯示,全省外出打工農民多數都是離開本鄉到縣城或到省內各主要城市打工,省內就近轉移占70%~75%,省外轉移不到25%,國外轉移不到1%。
4 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呈明顯的區域性分布
就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情況看,呈現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一是以大中城市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性分布。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動數量與農村勞動力所在地距城市的距離呈負相關,即距離越遠,農村勞動力流動性越差,轉移數量越少;二是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分布不均,有明顯的區域性[2]。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勞務輸出往往是一個鄉(鎮)或村產生連鎖效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好的鄉(鎮)或村,農村勞動力轉移率可達到60%以上,甚至高達80%。而農村勞動力轉移不活躍的鄉(鎮)或村,一般輸出率在20%以下。例如榆樹市光明鄉和五棵樹鄉、敦化市翰章鄉大光村、龍井市智新鎮等,勞務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65%以上。從全省來看,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情況,中部地區好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好于西部地區。
5 農村勞動力轉移兼業性特征
從兼業性來看,吉林省比經濟發達省份表現得更為突出,絕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在轉移的過程中,都不愿意放棄土地經營。外出打工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農忙季節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即使是常年在外打工的,也是把土地暫時轉包出去。
6 農民工勞務收入普遍比較低
據調查,吉林省外出勞務的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為1500元左右。在外農民工多數從事體力勞動和家政服務工作等,只有一少部分是建筑、工程及營運部門的承包人或老板。其次是在技術崗位上的農民工,這部分群體,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上。
7 農村剩余勞動力以農業產業內部轉移為主
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在農業產業內轉移消化,這是其與浙江、江蘇和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特征的明顯區別之一。自2005年以來,吉林省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得以全面發展,養殖業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棚膜經濟和特產業高速增長,農產品加工業迅猛發展,已成為一部分地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尤其是近幾年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農業內部消化創造了更為有利條件。使大量農民把農田中勞動剩余時間轉移到養殖業、園藝特產業和農產品加工及流通環節。據2016年調查,農業內部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占全省勞動力轉移的30%~40%[3]。
8 結語
目前吉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處于中期發展階段,農村勞動力流動從初期的無序化向有序化轉變。由于政府的推動和勞動力市場環境的改善,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跨省和出國勞務轉移比例將有所上升,鄉內就地轉移比例也將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農村勞動力的優化配置。但就個案來說,做出轉移的決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納起來主要是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積極因素和抑制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阻力因素,不同地域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吉林省地處我國東北中部,農業生產優勢突出,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也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傳統農區,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各方面因素也比較復雜,對此進行科學分析,可為制定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政策和方略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陳曉華,張宏宇.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就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孫曉明,等.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3]高文書.進城農民工就業狀況及收入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6,(01):27-34.
作者簡介:張磊,本科學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