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艷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并將德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從而推動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實際生活;德育教學
傳統教學中存在教學觀念陳舊、方法單一等種種不足,教師在新課改要求下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此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培養,將德育教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課,學生在下面無言的聽講,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素質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此消除和學生的隔閡,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此外,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其對多媒體的運用豐富了教學內容、減少了教學時間,通過使用多媒體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了解,從而增加其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促進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 。
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岳之首——泰山》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五岳是哪五座山?泰山為什么被尊為五岳之首?有哪些關于泰山的神話傳說?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就以上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就活躍了教學氛圍。教師在講課時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重視其主體作用,要多用眼神和學生交流,注意學生的神態,當其露出疑惑的表情時要仔細耐心的充分講解;當其露出不耐煩神情時,要用言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泰山的情況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其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對文本的講解進行了補充,讓學生對泰山有一個更加直觀、清晰的了解。可以說,多媒體的運用,拓寬了學生的眼界,使得他們得以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加強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加強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可以將文本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其在講解文本時,可以將學生思想帶入相關的生活現實中去,以此讓他們立體地感受文本的內涵,激發其對語文的熱愛。此外,教師將語文教學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時,要注重兩者之間的聯系,通過現實可以讓學生理解文本;通過文本可以讓學生了解現實,從而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們去植樹》時,可以將文本和現實的植樹活動聯系起來,文本中只是講述了植樹的好處,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植樹節時他們進行的植樹活動,在其回憶的同時,結合《我們去植樹》的文本,為其講解植樹的重要性,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的回憶,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可見結合生活實際,學生會對文本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時,學生學習過文本后,就會明白植樹時的辛苦都是有意義的,只有種植更多的數木,環境才能夠得到改善。
三、將德育教學融入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在教學時要結合文本進行道德素質教育,對于其中涉及的優秀的道德品質,要仔細地對學生地講述,從而讓學生牢固地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深入理解相關道德品質的內涵。教師在講解有關的道德品質時,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相關事例,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在潛移默化的實踐中影響學生,最終促使學生具備良好道德品質,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誰打碎了花瓶》時,要重點講述列寧面對錯誤時的態度以及勇于承認錯誤的勇氣。本來是列寧打壞的花瓶,但是列寧在姑媽問誰打壞了花瓶時,沒有承認。而是在后來回家后,才向母親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并在母親的鼓勵下,寫信向姑媽承認了錯誤,最終姑媽和母親都原諒了他。通過這次教學教師要教導學生理解誠實的品質,向學生闡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些其他有關誠實的事例比如尾生抱柱、立木為信等等,這樣學生對于誠實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從而推進德育教學,完善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總之,教師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加強對語文教學的思考,轉換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的多樣化,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此外,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現實生活并將德育融入語文教學中,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先慧,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計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75-83.
[2]高燕.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9)
[3]劉敬發.教學創新探索與實踐.黑龍江出版社.2013年5月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