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勇
摘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重要學習方法之一。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是我們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保證。本文主要研究小學數學課堂在實施新課程標準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自主學習。它主要涉及如何激發數學課堂,數學活動和作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興趣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倡導教育應“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研究,實踐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從學習質量的角度來看,在學生生活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興趣在定位、調整、維護和強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動機和前提,也是一種情緒強烈的定向活動。許多學生不會很好地學習數學。事實上,這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力低下,而是因為他們受到以“興趣”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的負面影響。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意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先得培養非智力因素。只有具備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才有可能。我的做法是:根據學生實際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耐心啟發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知識價值觀念和明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三角形,分別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做猜角游戲。任學生報出兩個角的度數,讓老師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是多少? 經過幾次試驗,大家都為老師能準確說出答案而驚奇,我就適時點撥: 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用什么方法呢? 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被“猜角游戲”激發,學生自然地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知識上來了。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通過計算和拼角操作來尋找答案。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其主動性得到了發揮,質疑、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二、精心編擬自學提綱,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自學大綱是學生思維的指導燈,是教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把握教材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針對學生的難點問題和教學知識的重點,設計現實和啟發性問題,提前分發給學生,對自主學習起到指導作用。老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或上課時自學教科書,然后才能正式授課。例如,教學:“個數除以小數”,我擬的提綱是: 1.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呢? 為什么?2.為什么要把除數和被除數一同擴大100 倍? 3.為什么要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呢? 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認真學習,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和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生疑,勇于發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可以逐步從依賴自學提綱過渡到不依賴自學提綱,最后教師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因為許多創造發明正是從質疑問難開始的,把疑難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善于提問和質疑的能力,啟動創新的觀念。
三、課堂探究多樣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課堂上不夠集中。如果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自然對數學課沒什么興趣。相反,如果結合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適當運用活動引導學生與生活共同探討,在探究中促進學生建立知識,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學習。如“認識負數”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對“零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而教材中的主題是溫度探究,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實驗”的方法,先引導小組學生將溫度計在常溫下讀數,然后再插入略有溫度的水中,最后再插入有冰塊的水中,此時學生很明顯地觀察到了溫度計的變化,教師再引導學生以“0°”作為起點來描述,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負數”. 又如在“認識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小組畫圓(畫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后教師出示直觀圖,引導學生認識“幾分之一”,由圓拓展到正方形,由“幾分之一”拓展到“幾分之幾”,讓學生在探究中構建知識。
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新課程理念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與討論,共同分享數學學習成果。以解應用題為例,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講,行程問題一直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而且解題的方法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此,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交流。例如:南北兩城的鐵路長357公里,一列快車從北城開出,同時有一列慢車從南城開出,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小時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79公里,慢車平均每小時比快車少行多少公里? 在求解的過程中,大家積極思考,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來解決問題. 有的同學既考慮了傳統的求解方法,先求出慢車時速,再與快車進行對比,列式:[357 - (79 × 3)] ÷ 3;有的同學直接用快車車速減去慢車車速得到答案,列式:357 ÷ 3 - 79;還有的同學用方程求解:設慢車平均每小時行x公里,列方程:79 × 3 + 3x = 357;…… 這樣的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獨創性,而且也讓他們深刻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與愉悅。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并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改正錯誤,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五、結束語
總之,這種以學生自學為主要內容的數學課堂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不僅可以讓教師從傳統無聊的說教中“釋放”,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學中做”和“做中學”,學生經歷了知識生成過程,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鍛煉和培養了數學思維能力,并獲得了師生溝通的新知識。作為新課程理念的實踐者,數學教師必須實踐、總結和反思更多,使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到更好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葉桂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