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容宇
摘要:心理學是一門當下較為熱門的學科,在社會發展之下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然而就心理學教育而言,對于職業化的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與社會發展相脫節。在當前高職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會受到教學體系、教材設定等的限制,與社會實踐有一定差距,只有牢牢把握職業化傾向,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改革,才能實現高職心理學教學的突破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心理學;職業導向性
前言:
高職院校教學工作本身就是以職業為導向的,要求教學工作與學生的未來就業發展緊密結合,關注到專業的職業特性。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涵蓋內容廣泛、復雜,在職業院校開設心理學課程,往往會出現學術化傾向,使得心理學教學與當前就業環境相脫節。本文即針對高職院校心理學的教學工作展開討論,以期尋找到高職心理學教學的職業導向發展。
一、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實現職業導向性的要求
(一)以職業為導向
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中,以職業為導向的意義就在于,適應整個高等職業院校教學以職業為導向,以培養社會需求的一線工作人員為教學目標的整體目標需求,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實現心理學教學的職業化傾向,是當前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學組織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到從教學內容選擇、課堂設計等多個方面的職業化發展。除了對心理學本身教學進行拓展,還可以借助于職業化思路反觀當前教學工作,尋找到影響學生對心理學課程學習興趣的因素所在。進而探尋如何以職業化為導向,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心理學發展尋找到途徑。
(二)注重職業差異性
在組織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職業差異性,有差異的組織教學工作。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學中,可以采用必修課+選修課的模式展開教學,在必修課中教學中為學生鋪墊扎實的心理學知識,而在選修課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不同職業傾向,有區別的設計課程。對于一些學生日后想要從事旅游相關職業,可以開始專門的旅游心理分析等課程,為旅游定位以及消費導向等做出探討;一些學生日后從事教育行業,可以增加教育心理學的選修課。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推進心理學的職業化發展,必然意味著推進心理學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職業化導向改革的策略
(一)調整教學的目標定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調整心理學教學的目標定位,為教學工作的發展奠定基礎。在當前教學工作中,已經明確的是推動職業化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目標、內容、策略等進行全面的調整。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以職業為導向,尋找到真實的職業需求,而不僅僅是課程的完整性。事實上,許多心理學的內容,對于職業發展并沒有過多的益處,但是對于心理學的課程完整性有一定的意義,這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學中就會被保留,卻與職業化教學目標相違背。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進一步的精簡,制定出適合高職學生職業發展的課程體系,在當前教學中,可能會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材內容過于陳舊,不適應課堂教學的發展,基于此,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充實完善,補充入新的知識體系,刪除到過于繁雜的理論等。
(二)尋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
在推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不斷提升教學的藝術,激發出學生對課堂的學習興趣。一方面,教師要把握不同專業、甚至是不同就業傾向的學生學習心理所在,因材施教、以學定教,尊重學生的專業選擇,并以此為出發點設計教學工作。作為心理學教師,更應懂得如何與學生攻心,尋找到教學工作的切入點,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與職業院校學生一同暢想未來、聊工作計劃、聊人生等,逐漸尋找到學生的關注點,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信心與興趣。在教學組織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尋找到創新的思路與方法,并且進一步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創設機會。在課堂教學中,多為學生引入新鮮的案例,增加心理學課堂的新鮮感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三)積極組織教學實踐
職業院校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就業的壓力,同時也面對著教材內容與社會真實需求相脫節的情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能夠為學生盡可能尋找到實踐的機會,就能減少學生未來因學術化嚴重而與社會發展需求脫節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組織教學實踐,可以分為校園與校外兩個部分:在校園中,教師隨時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情境模擬,引發學生的討論。事實上,心理學在當今社會運用十分廣泛,幾乎與每個工作以及人與人交流都會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時政熱點、甚至是校園熱點,都可以成為教師創設情境的素材,使學生進行討論。在校外,為學生尋找可以進行實習的企業,將課程設置進行進一步優化,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社會實踐機會,在實踐中磨礪自己的專業技能[2]。
(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職業院校教學中,關注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推動教學工作發展的關鍵所在。職業院校學生未來的道路還很長,為了學生未來成長與發展需要,教師要關注到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如將不同的情景案例交由不同的小組進行合作討論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職業院校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學生成長的重要策略。在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也是在增加學生參與意識的過程。
高職心理學職業化發展,是一個仍需改革與摸索的道路,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與創造,尋找教學途徑。
參考文獻:
[1]方麗麗.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26(5):66—67.
[2]湯艷玲.高職心理學教學的專業性差異性與共通性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18(7):22—24.
[3]祝曉強.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6(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