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數學學習中離不開邏輯思維能力的運用,通過頭腦的思維的運轉才能得到正確的數學結論。小學生各方面情況都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對所有事物都具有新鮮感,其思維模式易受到教師的影響,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最為恰宜的時間。邏輯思維能力的靈敏程度不僅可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生活。本文的筆者從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入手,結合教學實例分析如何培養更加有效,以供相關專業人士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引言:
在我國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一份重要的任務。當學生能合理的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時,遇到數學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擁有了獨立思考與推理的能力。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且嚴密的學科,其主要通過數據與圖像的比較,把握多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結論,反映客觀現實。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擺正態度,靈活教學
很多小學生的數學學的并不是很好,數學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最難的學科但尤為重要,數學知識具有著抽象性和特殊性,其中包含眾多的概念,教師要是一味的采用講授,根本取不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會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數學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要在理解后靈活的運用。為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的進行教學,而且打破學生的思維觀念,要讓他們敢于質疑,敢于發表的自己的觀點,對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有欲望去探索,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為此,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學習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有效的進行數學知識講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教學情境,積極參與
大家均知道,學生如若對學科產生了興趣,就有很大的學習斗勁,興趣可轉化為動力增大學習欲望,故此教師可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有效激發學生的新思維。教師需為學生打造教學情景,把學生帶進提前預設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可主動開動腦筋思考,主動表現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如: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向學生講西游記的故事”:“……肥胖的豬八戒第一個開口說我要吃這個餅的9/12,孫悟空說要吃這個餅的6/8,最后剩下的歸沙僧;在我們的印象里,豬八戒最能吃,孫悟空最聰明,那到底他們誰吃的餅最多?”當學生聽到這個故事時一下子掀起激烈爭議的浪潮,教師把握時機,進行引導,正式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利用故事導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以風趣幽默的語言為學生講述故事,帶學生走入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進一步的深入探究。
(三)關注學生,動手實踐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擁有的思維特點不具相同,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時要根據該階段學生的可接受能力,有針對性的進行規劃調整,這樣才能收到不錯的成果。例如:1-3年級的年齡大致為6到8歲左右,年齡普遍偏小,他們的思維模式趨于具象思維模式,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數學的奧秘,從而攻克難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余數的除法》,教師可讓學生利用周邊的學具進行拼擺,用小三角片代表草莓,用梯形片代表盤子,現將8顆草莓均勻盛放在2個盤子中,學生的盛放速度很麻利,每個盤子中均勻盛放四顆草莓。教師提出問題:“若將11顆草莓盛放在2個盤子中,我們該如何盛放?”j教室中出現了爭議,1個盤子中應該放6顆,不對;放5個,我還剩1顆給誰呀,教師在這時應馬上切入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這多余的1顆草莓可被稱為余數,引出余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在動手實踐中,讓學生進行操作感知,相互討論發表觀點,從而獲取知識。總之,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調整,結合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去思考。
(四)轉變角度,靈活運用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較片面化,不會轉變角度去思考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平時在教學中要多加注意,有些數學習題,可一題多解且其中有一個方法十分簡便,這時應鼓勵學生多嘗試,在對題目進行多次揣摩后,靈活運用我們所學過 數學知識,進行多次嘗試,尋求最簡便的解題方法。例如:小明的爸爸要帶小明去游樂園,他們從家里出發,現在走了全程的一半路程,還剩3千米未走 ,現問小明家離游樂場相距多遠?班里有同學提出可用線段圖,大家進行多次的嘗試與分析比較,得出了多種解法。通過學生的轉變角度思考,靈活的運用知識,多種方式的去解題,不僅對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了復習,還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五)聯系生活,習慣培養
教育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助力他們成長成才,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先先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包括獨立思考、小心謹慎、有耐心等,教師平常要生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不退縮,敢于多次嘗試,使用表格與線路圖讓數據清晰明了,好習慣的養成會陪伴他們一生。為此,在傳授新知識時,要注意引導,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如:在教多位數運算時,先對以前學過兩位數乘法進行復習,之前我們采用的是列豎式的方法,現在在乘數的百位上添上1,請同學們自主探討求出答案。學生的心中產生疑問,為此,他們會積極探索,一遍遍的多次嘗試,分析比較后得出結果。在學生解題時,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每一位教師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多形式的開展知識教育,不再使用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教學情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引導學生去動手實踐,轉變角度多次嘗試,并在其旁做適當的指導,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在實踐中與嘗試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加強思維訓練,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他們新成長。
參考文獻:
[1]溫玉霜.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1):168-168.
[2]莊榮木. 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5(57):78-78.
[3]周建蓮.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3(9):92-92.
[4]方婷.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 中外交流, 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