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美國黑人戲劇創作在極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黑人運動的影響,本文結合美國黑人小劇場運動、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與黑人民權運動來分析其對美國黑人戲劇創作產生的影響,從戲劇內容、劇院創建以及人物出演等多個方面來展開分析,了解美國黑人戲劇創作思潮的轉變與發展。
關鍵詞:黑人運動;黑人戲劇創作;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1712.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084-01
一、引言
美國黑人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黑人戲劇的創作與發展,并為其演出創造了舞臺,充分體現了美國黑人戲劇創作家的民族性情懷,對非洲民族文化傳承與發揚的執著堅持,也正是因為黑人戲劇中的美國南方黑人文化與非洲文化的深層藝術內涵,才使其成為經典的美國黑人戲劇,比如著名劇作家威利斯·理查德遜的作品《撿拾煤塊的女人的財富》等。結合美國黑人戲劇創作的作品,不難發現黑人運動對其創作產生的深刻影響,其中體現的堅持不懈的斗爭精神就是美國黑人戲劇作品中的精神性傳統,創作家通過戲劇的創作將黑人的傳統精神世界加以改造,激勵黑人的民族性精神,培養與加強黑人的民族性自尊心,讓黑人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讓美國黑人戲劇作品在美國藝術舞臺上占據了一定的位置。本文從黑人小劇場運動與黑人民權運動展開分析其對黑人戲劇創作的影響,為研究黑人戲劇藝術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二、美國黑人運動對黑人戲劇創作的影響
(一)小劇場運動與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
小劇場運動的發生時間與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比較相近,1910-1930年期間,黑人小劇場紛紛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其主要集中在大學、禮堂、社區等能夠搭建戲劇舞臺的場所,吸引藝術家與觀眾的注意力。黑人小劇場運動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夠轉變美國傳統文學中黑人的負面形象,知名黑人劇作家蘭斯頓·休斯曾經提到過,在傳統的美國劇作中,黑人形象的塑造者基本上都是白人劇作家,而黑人也始終以懶惰、貪婪、犯罪等負面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而這些形象也逐漸成為黑人的“代表性”標簽,在極大程度上加劇種族歧視的問題,而經過黑人小劇場運動的影響能夠激勵更多黑人劇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正直、積極的形象,轉變人們對黑人的刻板印象,是黑人戲劇創作的關鍵轉變時期。
在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時期,這一運動也被人稱作是“新黑人運動”,在以往的美國社會中,黑人是不具有人格,甚至像個影子一樣的生存,而現在黑人文化在美國已經得到了普及,種族歧視的問題也被逐漸消除,黑人有了民族自尊心,應當進入一個精神共同發展的成熟期。在這一運動中,知名劇作家赫斯頓是其中一名核心運動人物,在赫斯頓的作品中可以發現美國黑人中存在的內部矛盾,以及當時社會中的種族歧視現象,比如作品《第一個》,以《圣經》故事作為情節基礎,敘述諾亞的小兒子海姆變成黑人的故事,從這一故事間接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該作品講述了上帝用洪水災害來消除世間邪惡,但是留下了諾亞一家,諾亞家族對此心懷感激,因此,要舉辦一場祭祀典禮,在這場典禮上每個人都帶來了肉,只有海姆身無一物,卻載歌載舞的前行,諾亞對此十分生氣并責怪海姆的行為。從小說中可發現海姆這一形象非常注重精神娛樂,體現出黑人戲劇的民族精神性。此外,在典禮之后,諾亞因憤怒而詛咒海姆,海姆因此變成黑人,海姆無人求助且無家可歸,只能帶著妻兒走上遠去的道路。赫斯頓在其創作中并沒有直接描述種族歧視的具體生活,而是抨擊了美國的種族主義。
(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影響
在20世紀中期,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因斗爭主張而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馬丁為核心人物,該派別的主張是“非暴力,不抵抗”,而另一派則是以馬爾科姆作為代表人物主張采用暴力抵抗與武裝斗爭的方式進行防衛與抵抗。這一運動背景也對黑人戲劇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黑人戲劇創作風格也分成兩種,其一是受到“暴力抵抗,武裝斗爭”的主張思想所影響的“革命”黑人戲劇,重點突出了戲劇的政治性與斗爭性,代表人物有阿米里,其作品重點突出精神性的體現。
三、結語
美國黑人戲劇的創作與發展是一個非常艱難而漫長的道路,如同在種族歧視的社會背景下,美國黑人處于極低的社會地位依然堅持著生存,美國黑人戲劇的創作歷經小劇場運動、新黑人運動以及民權運動的影響逐漸打破了傳統限制。漢絲貝麗的作品出演,美國黑人戲劇得到了黑人與白人的一致認可,并且在美國文學界中也占據了一席之地,讓更多人注意到美國黑人戲劇的突出。在之后的發展中,威爾遜領導這美國黑人戲劇發展了20多年,促進了美國黑人戲劇的創作與發展,獲得更多人的注意與認同,同時,多個黑人劇作家也獲得戲劇獎項,比如查爾斯、蘇珊等,這些都標志著美國黑人戲劇創作不再游走在美國文學的邊緣,而是已經進入了美國主流文學中,并不斷的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