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翠
【內容摘要】對學生而言高中生物課內容抽象,學起來枯燥乏味,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生物老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幽默語言以及實物、模具、標本、實驗等進行教學,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對生物課教學感興趣。
【關鍵詞】興趣 培養 生物教學 意義
長期以來,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課呢?這一直是生物教師們長期思考的一個課題。雖然答案各不相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還是得到廣大教師們的認可,那就是“快樂教學”的方式,換言之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讓生物課堂教學生動起來,促進學生快樂地學習。
一、興趣培養對生物教學的意義重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好比兩只船槳,帶你駛向遠方;興趣好比一雙羽翼,領你翱翔天際。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對生物課堂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喜愛
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動力,是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重要因素。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生們的學習欲望,是學生主動學習生物課的前提。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欲望,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因為這種成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能促進學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生物學科的動力源泉。
2.興趣能幫助提升生物課的教學質量
生物學科想要取得很好的生物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那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格外重要。大家都十分清楚“被動接受”與“主動學習”的效果絕對不同,老師教的再好也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如果學生自身沒有想學好的意識,再怎么嚴厲的強求效果也是很差的。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學習的原動力,引導他們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意識轉變。生物課的教學更是如此,畢竟學生們面對一門充滿理論數據、內容較枯燥乏味的學科,往往心理層面是排斥的抑或是懼怕的。而學生們一旦對生物學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愛,他們就會不自覺的投入充分的學習精力,教學質量自然也會提升。
3.興趣是師生建立良好關系的潤滑劑
師生關系好比“魚水關系”,誰也離不開誰。生物學科的老師要盡量兼顧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材施教,課堂提問力求安排問題的均衡性,避免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自卑感,更不能指責成績差的學生,否則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對生物學科的熱愛和學習的積極性。由于生物課每周的課堂數與數學、語文課相比要少很多,生物老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少,生物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鐘,與學生親切互動,多從學生角度來營造和諧寬松的談話氛圍,除了談學習還可以話家長里短、關心學生日常生活狀況。
二、如何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
生物學不同于語文或歷史學科,它是一門實驗科學,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大量的科學實驗,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生物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調動和培養學生們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
1.“做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是培養學習興趣的前提
可能很多教師們都認為老師主要任務只要教好課、做好教學就可以了,與學生們的關系親疏不那么重要。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學生是充滿感情的,教學過程更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保障教學的正常進行,只有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才能做到生物教學的事半功倍。
2.“轉變教學方法、鼓勵教學創斷”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
生物學科的教學不能照本宣科,生物課教師要尋求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努力優化教學思想,多與同行學習交流,力爭找到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法。
(1)多增加試驗次數,激發學生好奇心
通過大量實驗,既鞏固課堂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現實中許多學生也正是因為愛實驗才愛生物課的,比如利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等。
(2)注重教學理論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生物老師可以將具體教學過程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比如講到“食物熱量”時,可以給每個學生提供一頓早餐的營養配餐。
(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做到深入淺出
在新課程標準下,生物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根據最新教學大綱,合理規劃生物教學內容,多使用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不斷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們的“胃口”。
結語
生物教師通過不斷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并深刻理解興趣對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努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打破傳統的“強制灌輸式”生物課教學方式,促進生物教學的質量更上一層樓,讓更多的學生愛上生物學科。
【參考文獻】
[1] 陳前進. 備課是教學之關鍵[A]. 中國民辦教育家優秀論文集[C]. 2006.
[2] 賀湘黔. 淺談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J]. 職業,2011(14).
[3] 王呈偉. 愉快教育應是基礎教育的主導方向[N]. 光明日報,2005.
[4] 王立娟. 論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J]. 科學研究與實踐,2007(10).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