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要:“核心素養”,作為素質教育再出發的起點,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專業教學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通過確立課程實施理念、完善課程管理機制、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并注重與學生發展需求、教師專業特長、綜合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各科教學滲透、多維立體評價、文化精神內核、科研課題引領等方面的融合,科學建構書法課程實踐體系,讓學生獲得能夠適應社會生活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專業教學;核心素養;提升;融合研究
1 引言
當下對“核心素養”的熱議可以認為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解讀與具體化。隨著對核心素養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們開始意識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當與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融合。比如數學核心素養就需重視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的整合,是核心素養在數學學科層面的落實。就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每個小數教師擔負的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使命。這需要我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從其內涵來看,教師專業教學的發展也要處理好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者的關系,因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精神這三者共同作用的一種綜合表現。
2 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理念
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辦學理念,以“能力本位、德技并舉”作為人才培養的理念,“四個一體”涵蓋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即就業競爭力與發展潛力一體,教育與教學一體,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一體,課內與課外一體),堅持“六個一體化”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理念(即人才培養全過程課程化,人文素養課程體系化,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化,專業學習領域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拓展學習領域前瞻化,考核評價多元化)。
3 建構專業教學特色課程體系
課程是特殊的文化形態,專業教學特色課程體系的整體建設應突出開放性、民主性、創新性,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以及個性的打造,開發適合學生發展并能滿足學生多樣需求的特色課程資源,引導和鼓勵師生大膽探索實踐,尤其是在建設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參與;強調主題目標式開發,體現社會需求、文化特色等。結合校情、學情等特點,力求在“融合”上下功夫,對國家課程進行有機補充,增強課程的地方適應性,實現課程結構的完整和課程內容的豐富,從一元走向多元,讓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味書法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
4 專業教學與核心素養提升融合的具體措施
4.1 注重與學生發展需求相融合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專業教學要合“人心”,符“學情”,立足于學生個體發展,著眼于核心素養培育。要讓學生喜歡專業教學,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的需求,想學生之所想,教學生之所需,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個性得到解放。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專業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再創造,進行課程的“二度開發”,增加專業教學課程的吸引力。
4.2 注重與教師專業特長相融合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校本課程的建設者,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必須要本著“人是第一要素”的原則,與本校教師的專業特長相結合。
4.3 注重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
專業教學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源頭活水,但文化是靜態的,活動是使文化“活”起來,發揮育人功能的有效手段。對此,可結合公民教育、養成習慣教育等主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成系列化、常態化的活動課程。
4.4 注重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
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培育不是一支筆、一摞紙、一本字帖就能達成的,關涉到多個層面,其中,校園文化建設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學校要站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創建適宜的文化環境,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
4.5 注重與各科教學滲透相融合
加強學科教學間的滲透,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各個學科之間都有融通的可能性。比如,語文教學中,可利用有關“漢字文化”的資源,展示漢字的演變歷程,交流對漢字文化的認識,感受書法的文化魅力,還可以把楹聯文化與書法藝術相結合,體驗楹聯與書法共有的藝術之美;數學教學中,可利用幾何知識來幫助探究漢字的結構規律,漢字造字原理是描摹自然萬物,隨物象形,漢字的結構就是一個個幾何圖形;音樂教學中,可利用旋律、節奏等知識,來幫助認識書法藝術中的運筆、章法,鞏固書寫技能;美術教學中,可利用構圖知識來幫助掌握書寫的章法等,還可以把中國畫講究的空間布白、統一協調等原理運用到書法結構章法之中。
4.6 注重與多維立體評價相融合
評價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環節,也是書法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不必求全,而應有計劃地在每個階段制定合理的目標,著重指出學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問題,督促其循序漸進地改進。評價應該是綠色的、多元的、開放的、立體的。在評價方式上,可采取分層評價,關注學生的差異,保護學生的個性;自我評價,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生生互評,取長補短,共進雙贏;口頭評價,師生間面對面交流;書面評價,師生間無聲勝有聲地對話;體態評價,用眼神、微笑、點頭、手勢等來傳達,有趣并富有人情味;家長評價,形成家校合力,注重情感激勵與立人引領;成長檔案評價,尋求進步的軌跡,清晰展現個人成長歷程;等等。評價應以鼓勵為主,但同時也要適當。
5、結語
根據社會調研結果我們發現專業教學與核心素養提升的充分融合大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有利。它們的有效融合,我們可以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行動領域,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知識技能的要求。職業素質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參考文獻:
[1] 黃建新. 指向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書法課程體系建構 [J]. 中等教育,2016.
[2] 徐春紅. 數學“學習單元”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 [J]. 中等教育,2017.
本論文是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工科職業院校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對策研究》(課題編號GZB131702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