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麗娜
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如今社會飛速發(fā)展,需要人們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提高,因此對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僅要求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基礎,還對新型人才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對于現如今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教學中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到了必須重視的地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
1 初中道德和法治課教學中缺乏合適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改革在學校教育中逐漸展開,教學的方式也在改變,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課教學中也是如此,但是改變仍然不足,教學中還是缺乏合適的教學方式和平臺。即使教師教學有了一定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仍然存在,影響著教學的發(fā)展,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程中,更多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學生在不斷的接受教師的教導,即使有了一些其他的教學方法,也不是經常進行,難以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2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課教學的策略
2.1 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中以立德樹人為理念
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中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即使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還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學中教師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學生的教育,有關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關鍵還是在教師,只有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以高超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把自身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部編版教材道德與法治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對教師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心理知識、哲學知識等等要求都很高,想要使用這個教程進行授課,就需要通過專門的培訓來提高老師的素養(yǎng)。
2.2 貼近生活,引發(fā)興趣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社會生活,不管是道德作為標準,還是法治作為最基本的約束點,矛盾的核心都源自生活。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學生的學習同樣應該是全面的,多角度的,生活化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更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所以說,不管是從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還是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出發(fā),注重學生對生活實際的學習和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自然更離不開注重學生對生活實際的學習和把握。對于初中生繁重的學習任務而言,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引發(fā)學生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至關重要,主要可以通過幾個途徑實現:(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2)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性的理念。(3)備課體現生活化的理念。(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5)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在《情緒的管理》這一課中,可以通過實際的案例來教導學生懂得不良情緒是可以調控的,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再交給學生一些有效調控情緒的方法。
2.3 走出課堂,學以致用
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化,學習不局限于課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促進學習的欲望,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在生活中自覺學習,不斷提升,比單純掌握課堂知識點更重要。
第一,觀看源自于生活的案例視頻。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更多的了解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實際情況,發(fā)現自己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源自于生活的案例視頻,比如中央電視臺法治頻道的案例,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案例視頻。在案例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其中所涉及的道德問題或者法律問題,讓學生對于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問題有專業(yè)的認識,這樣,個人的視野開闊的過程中,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提升。如偷竊,老師可以播放小偷偷竊,警方進行一系列的調查工作,最后抓到小偷的視頻。可以給學生形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印象,即使壞人再狡猾,也逃不過正義。
第二,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可以走出課堂,讓學生脫離教室和課堂的束縛,直接接觸生活,如此以來,接受的內容是真實的,是學生身邊的,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所以也是符合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基本要求的。而在走出課堂之后,具體的學習地點,接觸生活的地點,則需要教師做出選擇,要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并能夠接觸到真實的生活內容。2016年12月,我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走進看守所,2017年7月,我利用假期帶學生走進法庭觀摩法庭現場,并開展了模擬法庭活動。活動中,我們走出了課堂,走出了校園,走向了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干、磨練意志,鍛煉能力,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真實體會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
2.4 加強對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重視,設定科學的學習目標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課對于教學的重視必須加強,只有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明確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向,在具體的教學中才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在現在的教師教學中,主要還是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并沒有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加以重視,這就是沒有設定合理的課堂目標。在教學課堂中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關鍵,目標就是方向,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在教學目標上面。例如,在學習《憧憬美好集體》時,教師就可以為這堂課設定一個目標,就是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于美好集體的理解,怎樣做到創(chuàng)造美好的集體。接下來就可以以此為中心,組織語言和課堂活動,找一篇描述美好集體的文章進行朗讀,或者和學生進行組織活動讓他們探討美好集體應該需要做些什么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促使學生明白美好集體的特點,并且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成為這個美好集體的一部分,從而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對學生的素養(yǎng)進行了教育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未來和發(fā)展。
3 結語
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內容和形式極為豐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在不斷豐富、完善和發(fā)展教育策略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推動教育教學向著科學規(guī)范、理性優(yōu)化的方向邁進,這樣的教學才能保證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形成。
參考文獻:
[1]李紅秀.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7(02).
[2]于波.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J].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