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啟明 王秋睿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繪畫綜合材料課程教學應注重樹立學生的材料意識,提倡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構成、材料意識,通過教學過程中的主觀性、試驗性的訓練,注重對學生主觀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培養學生對材料質感和材料形態的把握,同時也使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在材料的把握方面對專業設計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環境設計;繪畫綜合材料;材料意識;試驗性;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J21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214-02
繪畫綜合材料教學是環境設計專業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認識材料,提高材料和繪畫結合的表現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基于二維平面材質上,以顏料為主來展開其他材料結合的、綜合性的、實驗性的運用與探討,豐富拓展材料的人文感受及視覺新穎感受。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材料實驗,開發材料多元化的視覺語言,并把材料的綜合表現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用于以后的設計中,強化設計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環境設計專業的本身特點以及當代社會藝術審美方向的多元化等等現實,要求繪畫綜合材料課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達到啟迪學生的潛能和思維、展示才華的目的;同時,環境設計專業中材料的把握對設計有很好的啟示作用。因此,當根據環境設計專業的要求及其專業特性,以身邊的環境裝飾材料、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為主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對材料質感和材料形態的把握。
環境設計專業繪畫綜合材料課應注重對學生材料意識的培養,一開始就應樹立“我是學環境設計這個專業的,在這個專業中,材料的運用不可缺;我要有材料意識”這個概念,注重對學生后續環境裝飾專業設計課的材料啟迪。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開發以材料為主富有創意的視覺語言,表現物質形色為主要內容,并且從傳統基礎課的繪畫方法方面打破形和色的束縛,探討和研究構成及各種相關技法,超越單純的繪畫,通過解構重組等方法去演繹材料材質本身所蘊含的內在精神,由此尋求圖式與材料的象征及非物質形色的精神指向的能力培養及表現主體精神世界,嘗試著材料表達的各種可能性。
第一,環境設計專業繪畫綜合材料課教學應有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知識的幫助,從原有的基礎描摹教學的“再現性”過渡到“抽象性”、“主觀性”、“構成性”。
讓學生從現代藝術借鑒組合構成規律,從對象整體印象去發現畫面的構成感、形式感、色彩搭配(構成)、物象的重組與重構、主觀意念的想象;對物象進行高度的概括或者抽取其基本要素再組構,打破自然的空間感,利用點線面等純粹的造型元素組成,通過個人感受處理畫面,追求獨立秩序與構成的主觀造型世界。處理作品時,讓主觀意念產生支配性作用,真正做到心靈與畫面的激情碰撞。同時,學生在訓練中作品主題與構成知識結合得好,就不會枯燥地變成做構成練習。
在具體的教學中,可從兩個階段注重對抽象構成性表現能力和主觀色彩表現能力的培養。
第一階段是點、線、面抽象造型語言訓練,側重形色的抽象構成表現。造型方面完成從具象到抽象的轉變,避免盲目追求畫的具體真實,探索構成體驗;色彩方面完成客觀色彩到主觀性設計色彩的轉變及組調訓練,培養學生的構成感覺與色彩關系把握能力,探索色彩體驗,使學生掌握構成的規律以及色彩對比與協調規律,思考形色合一。
第二階段,繼續研究和升華畫面的形式和抽象造型風格。研究抽象造型風格大致分三種,即熱抽象(情緒、感性抽象,如康定斯基作品)、冷抽象(理性、理智抽象,如蒙德里安作品)和溫和抽象(居于熱抽象與冷抽象之間,又稱中間抽象,如馬瑟維爾、塔皮埃斯等作品);同時研究理念色彩、情感色彩,擺脫固有色、環境色的限制,注重對表現性、象征性、意象性色彩及畫面的構成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的心理、象征、情緒、構成表現具有明確的認識和表現能力,研究和升華畫面的抽象構成形式和抽象造型風格,要讓學生追求一種主觀情感表達和畫面藝術效果的契合。
綜上所述,在追求畫面材料藝術效果時,可選取環境設計專業方向常見的一些裝飾、裝修材料來考慮,材料訓練應呈現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指向性,著重培養學生主觀創造性、設計性思維;在繪畫綜合材料實踐中,進行色彩與材料的雙向情感訓練,即不同的色彩可以體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也可以體現不同的情感,找到能夠體現相同情感和心理的材料和色彩,兩者相結合,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這個階段,要求確立好觀察方法,不同的觀察方法產生風格各異的形式,教學應強調學生在藝術觀念上、層次格調上提高觀察眼光,從而為以后環境設計專業的后續專業課帶來材料方面的思索與啟迪。
第二,通過新穎、富有特色的、教師精心準備的練習,激發和培養學生認識材料、感受材料、運用材料的能力,并實現作品的“實驗性”、“表現性”、“設計性”。
在具體繪畫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發現和研究材料——觀察并注入主觀意念、主觀情緒——畫面構成、形式感(現代構成主義)——材料加工——以色造型——體驗主觀制作過程并完成。這樣真正使學生掌握繪畫過程的主動權,使學生主觀能動地實現自己的作畫意圖(而不是教師強加的)及掌握畫面的能力,并對作品進行形式感的追求與探索和對材料、色彩及造型的主觀感受。
同時,在繪畫綜合材料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感覺到與所學專業相關聯,有內在的聯系。通過形、色、材質、點、線、面、體等繪畫要素和材料的建構、組合,舍棄物象自然外貌或外相,簡化或提取最基本的造型元素,達到抽象性設計性的呈現。畫面上的任何要素的位置、造型色彩及形式構成應有設計感的呈現,要感覺是在個體精神指向的基礎上經過了考究的,要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從基礎課就開始體會設計,使學生領悟各種構思和表現的思路和方法,表現主觀理念世界的深層次能力上來,從而使學生的基礎有一個寬厚的層面,體會所學的專業,而不是基礎與設計的隔裂。
為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可提供諸如點、線、面變換的訓練,材料的變形、打散重組嫁接之推進能力的訓練(強調語言的個性化、精神指向及畫面的架構),限定色訓練,形、色重組重構能力訓練。即設計性要關注畫面的形式構成,點線面視覺要素的組合的構成意趣;
實驗性要關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加工、連接、組合等等技術方式;表現性要關注材質與情感、材質與暗示、材質與通感、材質與動靜、材質與意境等等。
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生注重相關經典作品的探索與享受,在過程中要求學生要主動思維,可研究畢加索的《吉他》、施維特斯·科特的《旋轉》、利西茨基·埃爾的《普隆19D》等相關綜合繪畫材料作品;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一組物象進行系列作品的訓練與探索,即進行材料思考與確定——限色、色調呈現——材料加工、變化呈現—裝飾化、幾何化呈現——形、色分解重組重構呈現等等。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理性地、系統地對材料形態進行分析、認識,達到主觀的表現。
如學生在材料的表現訓練與形、色重組重構訓練中,自然地找到“自我”的面貌,各有各的風格,學生通過材料強烈感受到“自我個體”的存在,真正享受材料體驗與實驗的快樂。另外,在訓練中對每個學生應真正做到因勢利導,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如每個人都有特定材料情結,有些人甚至特別明顯,教師應當尊重其材料情結,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材料情結發揮得恰到好處,甚至極致,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作品,而不應簡單地否定,強加教師的意愿。實際上,材料情結也是一個人作品風貌風格的自然流露的一個部分,是學生材料語言個性化的一個呈現。
又如對西方傳統油畫肖像名作進行現代形式、現代意味的改編再創作,可在了解作品的基礎上,改變原作的造型風格——作構成化處理、歸納化處理、幾何形狀化處理;改變原作的色彩風格——主動、主觀的運用構成色彩、設計色彩;充分考慮所使用材料與自己再創作意圖及想法的關聯性,也注重材料時尚性的考慮,或幽默、夸張、滑稽的可能性呈現,對原作畫面某些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綜合材料的運用,獲得與原作不同的感受,從而賦予作品新的韻味與另類的視覺效果。從材料試驗的角度和自己確定的觀念的角度,完成對原作的一種新的嘗試與顛覆。
這樣,通過連續作品的探索,并結合表現技巧、技法的訓練,加強對學生的思維的開發。這也要求課題的安排要使學生注意熟悉分析、歸納及演繹的思維化,逐漸熟悉派生多方案的基本方法,進而去探索按不同目的將材料要素重新組合,創造出全新的效果,實現作品的“實驗性”、“表現性”、“設計性”,達到對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力求突破常規習慣性思維束縛,進入無限廣闊的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第三,注重讓學生在綜合材料課試驗性的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他們對環境設計專業方向常見材料的認知和拓展性運用。
教師應該備足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環境設計專業材料方面的內容和知識,不同藝術流派特別是當代藝術的色彩語言、材料、造型、表現技法、肌理、構成等特點,并且真接提供有代表性的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方向室內設計作品,向學生分析其形式構成、色彩、風格,特別是材料運用等等語言樣式,使學生受到啟迪,樹立材料意識。之后,學會按自己對視像的理解,尋找自己的語言方式,強化對材料的象征意義和色彩及材料情緒傳達的理解與運用的能力,避免材料簡單、雜亂、無目的的堆砌,不能為了材料而材料,材料的運用應是為了主題、創作意圖的需要。注重強調材質肌理和色彩語言的個性化營造,這是對客觀轉為主觀把握的能力問題的考驗。其過程本身極具個性化,這也要求提高個人的經驗、修養、認識、觀念等。主動在技法上大膽探索、試驗與創新,接觸現代藝術觀念,了解現代藝術思潮、現代設計藝術和現代材料藝術。
在實踐中,重過程,輕結果;注意繪畫綜合材料作品與立體構成作品、裝置作品的區別,材料運用上注意“度”的把握,勿太立體化,應是基于二維平面畫布上作淺浮雕、半立體式的制作;嘗試多種材料,提高感受力和運用能力,鍛煉學生對多種材料的組合能力,創造出多層次的藝術形式,在共性的基礎訓練達到一定程度時,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進行試驗性的工作,著重發展個性,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也是與專業相連接的重要過程。
在繪畫綜合材料課中進行的各種試驗性工作,肯定會碰到很多失敗。而藝術表現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從失敗中接受教訓而獲得的,在失敗中獲得經驗和教訓也很重要,這一點要讓學生都知道。另外,越來越多的新材料被應用到環境設計中,鼓勵學生考察裝飾材料市場和環境裝飾現場,收集資料,了解材料性能和作用;向裝修師傅了解、學習、觀摩材料的各種加工方式、技巧與工藝,搜集各類材料的邊角廢料,大膽地服務于自己的繪畫綜合材料課。
總之,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繪畫綜合材料課來說,學生不僅要能夠主動訓練抽象造型語言,還要樹立材料意識,對材料的運用能夠深化到對抽象形、色與材質結合的主動性、創造性的運用。作為教師應讓學生由關注自然形色與材質的描繪轉向精神指向、主觀意念的追求,在技法上注重個性化體驗的表現與探索,使環境設計專業的繪畫綜合材料課教學盡大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的材料實驗、加工及制作能力和抽象性、表現性、創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