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琴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14—0050—01
學困生是每個課堂上都存在的現象,小學數學課堂也不例外。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自主學習,形成主觀惰性、客觀被動的消極性學習狀態,學習成績較差。通常,他們依賴性強、自覺性差、自律性弱、缺乏自信心和責任心、學習習慣較差?!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庇纱丝梢?,小學數學教師有責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幫助他們不斷進步,使他們能擺脫學習困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學習,有所收獲。下面,筆者就數學學困生的轉化,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為了提高學困生的成績,教師要以課堂為教學核心,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個性,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地學習,快樂地接受數學知識,享受學習數學的過程。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科學性很強的學科,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并在這個基礎上,注意講練結合、問答結合、互動交流,充分給予學困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檢驗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讓他們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提高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數學知識不感興趣導致的。知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轉化學困生的一個重要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比如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或者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他們感興趣的懸念,再或者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等等。筆者認為,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和所教內容的特點,適時選擇合適的方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獲取所學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實現正遷移。尤其學困生在這個數學啟蒙階段,不了解數學與自己生活的關系,更不了解數學的神奇,所以,在面對一堆干巴巴的數字、簡單的加、減、乘、除的符號時,覺得很枯燥,沒有興趣,更沒有想學的欲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動腦子、想法子,把小學數學教學與學困生的天性、特點結合起來,設計精練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的教學內容,讓學困生能在學習中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如,在學習“多邊形的性質”時,筆者拿出準備好的兩個一大一小的正五邊形,問學生這兩個五邊形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學生的注意力紛紛集中到這兩個圖形上,他們積極思考探究,但并未尋找到答案。此時筆者提議學生,把不相鄰的兩個點連起來,看能構成什么樣的圖形?很多學生回答說五角星。筆者又拋出一個問題:“兩個五角星有什么共同處和不同處?”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實踐證明,這樣通過積極引導學困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等方式,加深了對多邊形性質的理解。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也作為數學的啟蒙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方法如果不恰當,對學困生的關注度不夠,就會影響整體教學效果。小學學困生是6~12歲的孩子,他們的可塑性非常強。作為一名合格而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因為他們是學困生,就放棄他們,要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一要注意全班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二要注意對班級中的學困生進行引導,多關注他們,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有效轉化學困生,幫助其進步。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不僅僅限于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因材施教的學習方法等。教好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關心每一個學困生和培養每一個優等生,都是教師的份內之事。因此,教師要關心每個學困生,并在日常的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他們,使這一群體逐漸向優等生靠攏。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