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摘 要】在新形勢的發展下,如何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本文從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定位入手,在分析了原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基礎上,重點探討了人才定位、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設置等內容,期望構建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創新
近幾年隨著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專業建設與人才的培養,各大高校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等文件精神,采取各種措施來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轉型發展,如何根據國家文件精神去建立適合新形勢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向前推進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遵循教學規律,借鑒國內各大高校教學成果與經驗的同時,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一、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定位分析
人才培養模式是圍繞人才定位進行的,目前不同層次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人才也是多層次,以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如何定位呢?筆者認為應滿足以下五個原則:一是堅持應用導向,二是突出產學導向,三是落實專業國家標準,四是加強實踐教學,五是鼓勵對接專業認證標準。另外人才培養定位應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從國家宏觀的角度,滿足國家對于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比如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的國標就明確規定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二是從就業的角度,滿足用人單位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目前用人單位的要求主要是學歷、工作經驗、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及職業素質等,所以在人才培養上應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二、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分析
目前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人才培養定位過高
目前各高校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對人才培養的定位過高,比如將人才培養定位于能在大型企業集團、高校或事業單位從事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的科研、教學及管理的高級人才。
(二)師資隊伍不符要求,缺乏實踐經驗
目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大都是高學歷、高職稱,但缺乏實踐經驗。是高校畢業以后直接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沒有實際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經驗,屬于“理論型”專家,因而在實際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因缺乏實踐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
(三)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具備有共同的特點:一是英語、高數和政治等基礎課程所占學分的比例偏大。二是專業課程圍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六大模塊(招聘、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及人力資源規劃)來開設,但對六大模塊的課程設計實踐環節不足,理論教學比重過大。三是課程體系設計缺乏對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由于企業對從業員工除了在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要求外,更為看重的是員工的職業素質,而這一方面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中無從體現。
(四)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目前社會需求與高校培養的人才存在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受傳統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實踐經驗不足等因素影響,導致培養的學生大多缺乏實踐能力,無法將學到的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中去,在解決企業的實際的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社會需求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人員除了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外,即要精通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模塊的理論與實務,又懂得所在企業的行業背景。能夠靈活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來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難題。
三、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
(一)根據用人單位需求,確定合適的人才培養定位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的定位要以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任職者的要求為出發點,培養出勝任當地企事業單位所需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應用型人才,所以人才培養的定位應是培養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創業素養,具備招聘、培訓、績效、薪酬等專業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能夠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應用型、創新型的專門人才。
(二)多方引進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師資隊伍主要是缺乏實踐經驗,可以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措施。所謂“引進來”就是從社會中招聘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老師充實師資隊伍,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比如:外聘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講師充當專任或兼職教師;邀請大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進行專題講座等。而“走出去”則是鼓勵現有的老師走出高校,去社會中從事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彌補自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點。采取措施包括:鼓勵青年教師脫產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實習1- 2年,利用寒暑假在企業進行調研,在企業掛職鍛練,參加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究等。
(三)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
課程體系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本科課程應有突出的主干應用課程;課程應有明晰的主要職業方向,強化學科的應用,加大應用課尤其是實踐課以提升職業適配度。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按照這一思路去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類別設置為4+1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拓展課程+素質教育課外項目。
1、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開設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自然和社會,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內容包括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其中通識必修課包括思政類課程、應用文寫作、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體育等課程。通識選修課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傳統文化、創新創業五個模塊。
2、學科基礎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包括學科核心課和學科拓展課兩大類課程。其中學科核心課是指支撐該學科專業的基礎學科課程和主干支撐學科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獲得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如:大學數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學科拓展課為次主干支撐學科課程及與專業方向相關聯的基礎學科課程,如: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等。
3、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主干課、專業拓展課及集中實踐課三個模塊,其中專業主干課,是專業最核心的知識、技術和方法實踐,以主干支撐學科的應用類課程為主,如:招聘與錄用、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課程。專業拓展課是依據職業需要設置,可以是專業主干課的擴展,也可以是職業方向的擴展,如:社會保障學、勞動關系學、企業戰略管理等。集中實踐課是崗位技能課,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如: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4、拓展課程+素質教育課外項目
拓展課程旨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及拓展就業范圍的課程,全部為選修課程。素質教育課外項目不納入學生畢業和學士學位授予要求,依據學校另行制定的素質教育課外項目實施辦法執行。
(四)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新關鍵在于將課程理論知識講授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社會就業需求相結合。主要措施包括:構建校內人力資源管理實訓教學平臺,建立校外學生實習基地,建立全方位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課外活動和競賽平臺等。
四、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培養模式的建立,涉及到許多內容,除上述探討的人才培養定位、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外,還涉及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其它方面的建設,其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在今后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創新,逐步建立一個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540)
參考文獻:
[1]張靜.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20).
[2]鄭美群,孫淑梅.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02).
基金項目:2018年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創新強校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8JY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