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劃船》是湘教版一下第十一課的內容,它以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兒童在劃船過程中戰勝困難的喜悅心情,節奏平穩,曲調明快朗朗上口。教材安排了二部輪唱作為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為了培養學生合唱的興趣,愉快地與他人合作演唱,為今后的合唱打下基礎。
【關鍵詞】團結 《劃船》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203-02
一、教材分析
《劃船》是湘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的內容,歌曲為F調,2/4拍,它以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兒童在劃船過程中戰勝困難的喜悅心情,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節奏平穩,曲調明快且朗朗上口,具有民歌的風格。教材安排了二部輪唱作為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為了貫徹新課標提出的“要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的豐富表現,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合唱的興趣,愉快地與他人合作演唱,為今后的合唱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初步建立了課堂常規,懂得安靜地聆聽音樂,能借助歌詞理解歌曲所表達的主題,能自然輕聲地演唱歌曲,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關注音樂的一些要素,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已經學習了基本節奏的唱、奏方法,接觸過二聲部合唱的練習,對社會生活有一些淺顯的認知。
三、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大膽自信地演唱歌曲《劃船》表現歌曲情緒。2.在律動活動中,能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強弱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身體動作。3.能在歌曲演唱中,與他人合作,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和諧的音響效果。
教學重難點:1.重點:用自然的聲音和體態動作表現歌曲情緒。2.難點:二聲部輪唱的演唱。
四、教學設想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情況和所確定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本課將采用情境創設法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將學生帶到劃船的情境中,用西班牙民歌《劃船》作為新授前的律動曲目,隨著旋律走步,在感受到音樂的快慢強弱變化時,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以此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來。新歌教學時采用聆聽、律動的方法,掌握曲調和節奏,體驗歌曲的情感,引導學生用身體動作表達歌曲的情緒。二部輪唱引導學生聯想劃船比賽你追我趕的鏡頭,進行師生、生生合作的練習,既關注了知識點的學習也關注了情感的表達,以此達到“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音樂特點”的音樂課程理念。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公園玩,為了保證安全,去公園的路上,要聽著音樂踏著整齊的步伐走,當琴聲發生變化時,動作也要變化喲!
2.用西班牙民歌《劃船》為背景音樂,師彈奏音樂生原地踏步,師變換強、弱、快、慢彈奏,學生做出相應變化,第一遍,教師語言提示音樂變化的場景:大家踏著整齊的步伐走(音樂強),路邊的老爺爺在凳子上睡著了,別吵醒他哦(音樂弱),小明掉隊了我們等等他吧(音樂慢),公園有好玩的活動呢!我們快點去參觀吧(音樂快)。第二遍不提示,音樂變化動作變化。
【設計意圖】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課應展現音樂與生活的有機聯系,把生活經驗音樂化,將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和音樂之間架起一座橋,以此來激發興趣,培養創造力。本課在導入環節,用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場景提示音樂變化的原因,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做出相應動作,在律動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隨音樂律動也符合新課標中“一至二年級學生能夠配合樂曲用身體做動作”的要求。
(二)聆聽體驗,學唱歌曲
1.我們來到了公園,好熱鬧啊!那我們都坐下來看熱鬧吧。有一首歌描繪了公園的場景,大家聽聽,人們在干什么?初聽歌曲《劃船》。生回答,導入課題。
2.他們劃船是什么心情呢?兩段表現的場景有沒有變化?復聽歌曲。生答,小結詞意。后帶學生一起按節奏讀歌詞。
3.你能不能用動作表示出他們劃船和開心的樣子?
4.現場有些什么聲音呢?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節奏配上動作表示出來?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討論后展示。比如:
加油聲:2/4 ╳ ╳ | ╳ ╳ |
加 油! 加 油!
用力聲:2/4 ╳╳ ╳╳ | ╳╳ ╳╳|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咗
風 聲:2/4 ╳ — | ╳ — |
嗚 嗚
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其中兩組聽音樂練習。
5.師奏樂,生分兩組合作表現。
6.現場可真熱鬧啊!我們已經聆聽了多次歌曲,請你跟著老師的琴聲唱一唱,請注意輕聲唱歌,另外,兩段表現的場景不一樣,速度和力度也要有區別哦!
7.劃船比賽誰都不想落后,水面上你追我趕,各不相讓。這首歌的第二段就是表現你追我趕的鏡頭的,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演唱方法:輪唱,第一組先唱,唱到第三小節時第二組開始加進來從頭唱,到結尾處,第二組的就不唱結束句,和第一組同時結束。請一個同學和老師一起試試。
8.同桌的兩個同學合作練習輪唱,注意兩個人的音量要一致。
9.全班分兩組,集體跟原唱看指揮練習。
10.全班分兩組,集體跟伴奏練習
【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是音樂教學的中心環節,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新授環節,從理解詞義到體驗情緒,從學唱歌詞到輪唱練習,都設計了大量聆聽活動,讓每一次聆聽都帶著任務,讓每一次聆聽都是有效體驗。另外根據一年級學生對音樂情緒把握有困難的實際,借助歌詞幫學生體驗歌曲的情緒,再加上體態律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分組合作,有創意地表現
1.各小組組長牽頭,分工排練,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2.小組展示。3.自評,互評。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表述的學習方式,要求“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而在學段目標部分,也對一二年級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兒童歌舞表演等活動”。因此,本課安排了小組合作表演的活動,發揮組長的組織能力,分配角色,進行分工排練,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評價方式是自評和互評,也是新課標要求的多元化評價方式之一,有助于大家關注自己小組表演的同時也尊重其他小組同學的勞動,在自評互評過程中,提高評價能力。
(四)小結,結束教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劃船》這首歌,并且第一次學習了用輪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表現出了劃船的小朋友們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決心和行動。團結起來力量大,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夠互相團結,齊心協力,戰勝困難。
【設計意圖】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我國各級教育、各學科要求落實的內容,作為“審美教育”的音樂學科,也必須落實這個要求,但是生搬硬套,苦心說教都是不可取的方法,應該將德育寓于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本課中,不管是歌中劃船的小朋友,還是同學們合作演唱歌曲,都能夠體現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教學活動中適時點題,在最后小結時稍加總結,本課的品德教育任務就基本完成了。
作者簡介:
張向東(1970-),女,漢族,湖北襄陽人,湖北省襄陽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