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東
【摘 要】素質教育實行多年,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將這一核心理念貫穿到高中語文作業布置當中,能夠更好的踐行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本文就當前高中語文作業布置情況及如何更好的完成基于發展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作業布置展開了分析和探討,提出具體的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作業布置 探析
我國的教育史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素質教育成為了教育倡導的主流。教育部門也提出了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一步推動了教育改革的前進步伐。高中語文作業一直是教師們比較頭疼的問題,原因是學生們對于作業的興趣在下降。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本文從新課程改革入手,提出了相應的疏導措施,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同時,讓學生們成為符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的全面發展式人才。
一、高中階段語文作業布置現狀分析
新時代的高中學生朝氣蓬勃,以獨生子女居多,這個群體的學生有其獨有的特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追求新奇、個性,展現自我。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作業布置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
第一,一刀切的作業模式運用到四五十人身上,肯定會出現學習好的學生被限制了發展,而差點的學生卻望而生畏,失去做題的興趣。除統一作業外,個性化作業的設置也是必要的。一星期之內,要留1―2天時間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知識漏洞,采取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
第二,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在課堂上由于教師采用填鴨式單向輸入信息的方式,讓學生只是針對課堂內容的過多重復,失去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思維空間。
第三,過分強調課堂對于傳授知識的重要性,忽視了對于課堂價值的再利用。課堂的價值除了傳授學生以知識,訓練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課堂對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第四,布置的作業獨立完成有難度,甚至無法獨立完成。高中階段布置的作用內容,有些是需要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才能完成,有的是需要學生間相互配合才能得以完成,甚至有的需要師生的共同合作才能進行。這給高中學生完成作業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二、在作業布置方面的具體措施
1.高中作業布置要講求個性化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高考考察的范圍涉及的面也是非常廣泛的。只說讓學生補差,可能很多學生很茫然。因此根據考試大綱把語文的學習劃分為這樣八個板塊:語言基礎題(字音、字形、詞語、病句、標點)科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名句默寫、現代文閱讀、語言運用表達、作文。每次做綜合卷后,讓學生統計自己的錯題,熟悉自己的優缺點。個性化作業的設置,就是讓學生自己面對弱項,補差!越到備考后期,越要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查漏補缺的時間。這樣存在不同問題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進行針對性、主動性地學習。根據著名的“木桶理論”,他們也最終會取得好的成績。
2.要改變“以課文為中心編制習題”的語文作業模式
語文作業與其他學科一樣,同樣具備“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的功能,但語文學習的外延性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間,語文課內所學的,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個引子。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語文的課外作業,如果只是“以課文為中心編制習題”的話,那么,充其量無非是在幫助學生讀懂“例子”而已。結果,不要說課外“大量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材料”被排斥在外,即使課內文章中那些生動有趣的內容也往往成了干巴巴的幾條“筋”,這自然不利于形成學習語文的氛圍。
3.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突破時空局限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師普遍認為課堂是傳授知識內容的重要時機,往往把完成語文作業的時空轉移到了課堂之外,事實上這是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才是真正課堂的最優化的結果。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突破作業設計的時空限制,提倡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留出充足的時間,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應該立足學生的實際,設計適量有針對性的作業,旨在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力。筆者曾經就嘗試過通過講授課文《米洛斯的維納斯》后,就趁熱打鐵讓學生來分析“殘缺的是否就一定是美的”,學生參與討論甚至爭辯的熱烈場面真是讓人驚喜。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辯能力,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真正理解,進而推而廣之,讓學生拓展延伸到對藝術內涵的真正理解。
4.要多采用合作模式,首先是合作作業
學生個人畢竟能力有限,對于有難度的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可以采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在選題、研究途徑和方法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幫助,甚至提供一些成功的范例和教師的合作參與。畢竟他們在以前是唯教是聽,動手動腦能力較弱,缺少主動性和合作意識。具體的指導合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他們多體驗一些成功的快樂,培養和維持作業興趣。再則是合作評價。在新課程背景下,作業的評價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變為教師的評價、師生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家長評價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于采用了多種類型作業,有短期、中期之分,答案也“五花八門”,這無疑增加了評價的難度,更應采用師生評價、小組合作評價等方式。通過合作評價,使原來一些看不見的計劃、過程進行具體的外化,使之可見。對于被評價者而言,要解釋成果的來龍去脈,必須精心地準備;對于評價者而言,則是分享和聆聽他們的解釋,并提出問題幫助完善。合作評價實現了心理自由、成就感和反饋,促進了教師、學生在合作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注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作業布置,解決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通過更好的完成語文作業得以實現,學生不僅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切實提升了學生適應環境,面對問題,綜合分析,有效解決現實問題的素養和能力,讓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鄂志云.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業的現狀及對策[D].信陽師范學院 2015
[2]劉婷婷.延吉市第十二中學現代文課后習題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