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蔚琳 袁德棟
摘 要:為了適應社會對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需要,也為了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地方獨立學院面臨著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升級的任務,“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分析“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剖析現今獨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針對此類問題,該文提出具體的措施來進行“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獨立學院
一、獨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雙師雙能型”教師顧名思義對教師有著雙重的要求,首先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其次需有良好的科研能力與教授能力以及較高的文化修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有教師資格證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行業技能證書,也就是說高校教師在上好課的同時還應能夠熟練的掌握相關專業實踐能力?!半p師雙能型”教師在獨立學院在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號召普通本科院校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大環境下誕生的,各大高校需要大量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就目前現狀來看,各大獨立學院教師主要來源于應屆博士生或者碩士生,而其往往理論扎實卻缺乏相應的的實踐能力,無法滿足于各大地區高校轉型的要求。
“雙師雙能型”教師按一定數量和比例構成的師資隊伍即“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在獨立學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過程當中,想要每位教師立刻都具備“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能力是不可能的,然而若是教師團隊的整體既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兼具相應的專業實踐技能,那么這支團隊可以將其鑒定為“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隊。然而就各大高校向應用型、創新型以及技術型升級轉型的現實情況而言,“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現如今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高校培育應用型技術人才靠的是教師,因此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二、獨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意義
教育廳以及多個相關部門單位于2015年9月聯名下文《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即(教發[2015]7號),文中重點強調指出就一些地區部分本科普通高校而言,需要將其引導轉變為應用型高校,通過相應的部署安排積極促使高校轉型升級,不斷發展適應社會需求,力圖塑造培育一批現社會緊缺需要的服務于生產一線的創新人才、應用人才和復合人才。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的創新驅動戰略,為了更好的實現部分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的轉變,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乃是重中一重。
中國獨立學院的發展已進入了新的居次,無論在教育規模和生源上都飛速發展。近年來,在國家的引導下,多數獨立學院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以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教師是獨立學院的關鍵資源,師資水平決定了高校的實力 和質量,也決定了高校的特色與定位。本科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的轉變要求各大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必須致力于"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隊的構建,合理將學校教師隊伍結構進行相應的完善與優化。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需要,為了響應教育部要求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戰略要求,要求獨立學院重視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并致力加強構建“ 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該項舉措能夠使地方部分高校順利進行應用型轉型,同時也滿足了應用型高校建設的需要。
三、獨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來源渠道單一
超過一半的雙師教師出自各大高校又徑直進入各大高校,個人履歷中的企業實踐經歷多數都是沒有。而各大高校對于教師的聘任又往往過于重視應聘者的求學背景而忽視了相應專業領域的實踐技能鍛煉;并且就同樣的條件而言,用人單位更傾向于年輕的應聘者。而絕大多數的高校的多數專業無不要求應聘者為博士,博士畢業后歲數往往都不年輕,多數博士畢業后選擇直接應聘高校。部分高校教師進入高校任職后,雖然能夠歷經短期培訓取得相應領域的專業技能資格證,然而實踐技能由于缺乏工作實操經驗往往難以提升。上述教師選拔聘任方式太過于單一不夠合理,往往會直接致使教師出現紙上談兵,教學和實踐分離脫節的情況。因為教師自身缺少培育實操技能的相關企業工作經歷,老師紙上談兵,脫離實踐,使得學生喪失學習動力與興趣,上課效果不佳。
(二)建設理念和思路不明確
理念和思路不夠明確是“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由于地區間各大普通本科院校就應用型人才如何培養、如何使學校向應用型高校進行轉型升級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直接導致對“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在建設過程中相應的規劃協調起來相對較難。沒有統一的、完善的、與之相配套的政策亦或是制度來引導和規范教師的培訓、教學、評定等層面,致使多數教師重視理論知識忽視技能實踐,與我國倡導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格格不入。并且,部分本科院校對于“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缺乏轉型積極性無法將校內外有效資源進行整合。好比,盡管由高校有針對教師給于其去相應企業單位掛職鍛煉的機會,但高校在其環節中只起到了簽約的責任,卻無法在完善落實好相應的保障。
(三)激勵舉措不完善
通常高校給與教師的激勵舉措包含以下幾種方式:榮譽獎勵、工資獎勵以及精神獎勵等。就教師隊伍的穩定、教師自身的成長、激發教師工作激情而言上述激勵舉措十分重要。而就現如今高校針對教師的激勵舉措而言,在雙師雙能型教師激勵這一塊,各大高校需要不斷完善。就教師們最關注的薪資而言,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薪資與普通教師并無明顯差異,但是遠遠不如一些企業職工的薪資,導致一些擁有高級職業技能的人才不甘舍棄企業的高薪進入高校,使各大高校在招聘雙師雙能型教師時面臨師資渠道來源狹窄單一的問題;另外部分企業相對較高的薪酬福利致使部分雙師雙能型教師受到吸引無法做到全心全意工作,影響上課期間教學質量。就各大高校針對于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晉職與評定職稱等政策制度來看,相對比其他普通教師而言,不存在傾斜政策,依舊側重于考評科研成果,忽視了雙師雙能型教師自身專業實踐技能突出的優點和特質,致使高校教師參加專業技能訓練以及去企業掛職鍛煉的積極性不足。
各地區高校機制建設很重要,可謂是建設師資隊伍的指向標,制度倡導什么,教師就會積極響應。作為地方獨立學院,處于發展初期,不論是在自身學校發展還是師資隊伍建設領域都將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面對轉型的新要求,高校的機制建設的完善需要時間去完善和修整,往往會導致時間的滯后。就現如今狀況而言,“雙師雙能型”教師相應的認定標準、激勵制度、考核測評制度都不夠完善,制度保障不夠完善致使力圖轉型的教師心有顧慮,積極性不強。
部分高校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完善并確立了相應的“雙師雙能型”教師激勵舉措,例如給予相應的獎金、優化其工作環境、評定職稱優先考慮等,有一定的效果,但力度有限,做不到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綜上所述,“雙師雙能型”教師激勵舉措尚未完善,使“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受到影響,不利于引進優秀的人才,“雙師雙能型”教師的缺乏同樣阻礙了高校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
(四)“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標準不清晰
“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認定評判標準在我國目前并不統一,各種觀點不盡其數。該種局面致使一些意圖想要朝著“雙師雙能型”教師發展的人員沒有清晰明朗的發展方向。并且一些高校在招聘一些在企業從事技術領域的人員作為兼任“雙師雙能型”教師時,對其學歷水平要求較高,導致一些在專業行業領域擁有較高技能水平而又學歷水平較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望而生畏,錯失了引進技能型教師的機會。
四、獨立學院完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完善教師選聘制度
就上述問題中師資來源渠道單一有限的問題,各地區高校需要對“雙師雙能型”教師的選拔標準進行新的界定。在關注應聘者參與的學術科研項目之外,更應該多重視應聘者所獲得的相關領域專業技術證書和其在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在招聘過程中,可以采取考試的方式,并在考試的題目中增加一些實務性的工作內容,通過該種方式使應聘者更加重視實務經驗的學習。在師資來源方式上可以對一些企業中的高級技術型人員降低對其學歷上科研上的要求,給與相應的政策幫扶。另其專門負責學校實訓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實踐技能課程。
(二)提高“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意識
各地區獨立學院必須意識到為了使學校更好的轉型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給國家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區獨立學院應當與時俱進完善充實學校發展規劃,將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計劃盡快納入其中,提上日程,并豐富培養教師的方式方法,培養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自身發展的意圖。身為高校教師也應適應現實需要,根據應用型高校教學要求和模式,對照“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要求不斷完善自己,給自身充電,提升個人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與實操能力,積極適應社會與高校的要求。
(三)探索激勵機制,激發“ 雙師雙能型” 教師發展動力
各大地區高校以及獨立學院一方面需要健全教師保障制度,另一方面需加大對教師的激勵力度。滿足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提升教師對集體的歸屬感、自我價值的提升和實現。學校在教師轉型中應起到指引與幫扶的作用,幫助教師盡快向“雙師雙能型”教師進行轉型。采用榜樣教育法,給與優秀的“雙師雙能型”教師榮譽稱號,塑造榜樣典型示范,并大力宣傳倡導大家學習,營造良好轉型氛圍,壯大擴充“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規模。
良好的激勵舉措才能更好的構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重中之重先是優化薪資激勵舉措。就一些工作出類拔萃的“雙師雙能型”教師應給予相應的特殊獎勵補貼,鼓勵其積極性;就“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認定標準而言必須要清晰明確,被評定為“雙師雙能型”的教師高校應給予相應的補助與獎勵,激發更多教師向“雙師雙能型”教師轉型的動力。另外,就職稱評定而言,就“雙師雙能型”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政策幫扶,例如評定職稱時同等資質下,優先考慮“雙師雙能型”教師亦或是對于“雙師雙能型”教師評判認定方法進行創新;就一些在全國技能大賽中得獎以及取得國家級職業資格證的教師授予一定的褒獎,如榮譽證書、薪資獎勵、職稱評定過程中優先評定等等。上述激勵舉措一方面能確保“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人數比例的穩定,另一方面使教師意識到自身向“雙師雙能型”教師轉變的重要性和意義,激發其積極性。
(四)確立“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雙師雙能型”教師對教師的要求已經不滿足于有一定的文化理論知識并且需要有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能水平,因而“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資格認證需要同時考慮到這兩個模塊。就一些早已獲得“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的高校教師來說,需要參加長期的必要培訓。而對于力圖向“雙師雙能型”教師轉型的教師而言,需倡導其下基層下企業一線進行實踐與工作,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對于部分來自企業社會單位的專業型技能教師,需通過培訓提升其文化素養,以及授課能力。就一些尚未獲得“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的教師,資格考評認定的力度不可放松,盡管為了避免師資來源渠道的單一,可以適當降低對一些高級技能型人才的文憑要求,然而基本的教師素質和水平仍需要符合要求??梢酝ㄟ^采用設置一定時間段的考核期的方法,能夠在此時期內合格的教師即可獲得資格。想要把控好“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質量,完善的資格認證體制必不可少十分關鍵,“雙師雙能型”教師可以給獨立學院培養出擁有完備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生,為國家為社會的發展所需人才提供相應的保障。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7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獨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7JGB526。
參考文獻
[1]孟祥林.論高職教育的改革創新之路[J].教育與職業,2006(30):15-16
[2]趙葉珠.歐盟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政策建議與相關措施[J].復旦教育論壇,2015(6):101-106.
[3]秦捷,地方本科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J],創新創業教育,2016(2).
[4]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6年第6期。
作者簡介:
左蔚琳(1993-),女,漢族,江西景德鎮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思政教研部專任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通訊作者:
袁德棟(1981-),男,漢族,河南潢川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講師,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思政部主任兼外語與經管系黨總支書記,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和文化哲學。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