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壽 劉英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習慣將具體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為實際可以解決的問題。為此本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研究,提出要重視對學生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培養與訓練。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人才培養
在新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已經不單單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對于每個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也不僅僅局限于考試成績的高低,機械式的學習模式越來越不受到人們的提倡。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要重視對學生的解題思路、解題能力以及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培養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數學知識
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能夠讓學生對于一個數學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解決一個問題。如此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深刻的掌握,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自我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夠促進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能力
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能夠促進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明白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解決,怎樣用公式來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能更快速、高效的解決數學問題。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學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不同的數學難題,形成自己處理問題的創新思維方式,進而促進學生自我水平和自我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學習需要學習很多公式、邏輯和原理,學習的過程無味、枯燥,而學生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解題思維和解題方式,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學習動力和學習積極性就會穩步提升。學生帶著興趣和信心去學習,面對數學難題時就不會退卻,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更加有毅力、專心致志。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
(一)勾畫重點信息的方法
運算符號和數字是數學中的主要符號,但是這些基本元素是沒有實體形象的。有相關的研究發現,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只是給學生簡單的答案,對于學生的幫助是很小的。在解答相關題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隨時勾畫重點信息,并進行對比和參考,然后對題目進行計算。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隨時做好重點與難點的標注。
(二)尋找關鍵字的方法
目前數學教學中知識點的數量多,并且在每個題目中都會涵蓋不止一個知識點,涉及的知識范圍比較廣。因此在解答題目時學生很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尋找關鍵字的方式來解決。尋找關鍵字能夠幫助學生領會命題者的目的,同時也能在腦海中快速的找到知識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督促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能夠快速、準確的找到題目的關鍵信息。
(三)有效結合教師導學的方式
教師導學的方式就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思考和課前預習。這種方式的重點在于確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通過預習、討論、總結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主要涉及到三點,第一學生扎實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教師要充分的講解基本概念、數學定理等;第二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訓練和解題技巧訓練,做到靈活解題;第三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一定要杜絕學生只聽結論不聽過程的不良現象,促使學生了解、熟知解題過程,進而做到舉一反三。
(四)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想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最主要的便是加強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認識。因為在帶領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數學概念、公式以及法則和定理都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例如,以“零的絕對值”這個小節的內容為例,在教學這個小節的時候,不僅要帶領學生去理解零的絕對值是零這一原理,還需要引導學生將正數與負數的絕對值這一內容與其聯系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理解“零既是它的絕對值,也是它的相反數。”在對一些初中的數學公式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去理解它的成立條件以及范圍,還需要通過將其運用進實際的例題中讓學生解答,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得學生可以對這一公式有所掌握。通過深入的挖掘一些基礎知識,來使得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五)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使得數學教學計劃可以順利的進行,并且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出合適的教學環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進教學中來。
例如,以“圖形的證明”這個小節的內容為例,在帶領學生學習這個小節的時候,由于學生之前可能對于這個小節的知識并沒有太過涉及,所以對于這些比較抽象的圖像所呈現出來的數學信息一時之間可能難以理解,更加不用說去將其證明出來了。為了讓學生可以順利的將其證明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來將圖形畫出來,通過觀察自己畫出來的圖形,找到其中所蘊含的規律。并且再結合這個小節的相關概念與其他的同學展開討論。通過創設出這樣的一個教學情境來將課堂的氛圍進行充分的調動,如此學生對于這個小節后面所涉及的內容便會有一個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解題能力也就會隨之得到提高。
(六)注意課堂講解的層次性
為了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學內容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排列,做到有層次、針對性的教學。在進行這樣有層次的講學之后,學生便可以對所有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吸收,使得他們的數學基礎更加的扎實,從而讓他們的數學技能得到加強。這便是所謂的層次性。那么,何為針對性呢?有的學生因為基礎不一樣,所以在學習一些數學知識的時候,可能便會存在著差異性,有的學生這個小節學得好,有的學生那個小節存在問題。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請教那些學得好的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于實在沒轍的,可以讓他們在空閑時間到辦公室來詢問,如此來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陸長蓁.讓解題能力與核心素養齊頭并進——芻議初中數學教學中發展核心素養與培養解題能力的融合[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01):43.
[2]王新祿.初中數學解題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32):25-26.
(作者單位:云南省保山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