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壽峰 魏紹峰 胡勇 洪峰 張愛華
摘 要: 進入新時期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同時全社會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在相關政策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可以促進高等學校教育改革。本文從生活世界理論角度分析了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大學課堂 教學改革 生活世界
目前,大學課堂教學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急需進行深入改革。從生活世界理論角度來看,大學課堂教學生活可以分為師生日常生活、社會現實生活及教學專業生活三個方面,那么在大學課堂教學改革中就需要從這些方面著手,通過深入改革,促使大學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1.新時期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
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大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與大學生對學習特點的不相適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夠深入有關。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進行深入的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具體來講,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具有以下這些意義:
1.1基礎教育改革要求大學課堂進行深入改革。
目前的大學生都是經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后進入大學的。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課堂教學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等新型教學方式取代了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新型的研究性學習、參與式學習等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改變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步與新型學習方式相適應。目前大學課堂中,很多學校依然是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的合作、體驗要求得不到滿足,制約大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需要深入改革,以便與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相適應。只有緊密結合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內容,有效銜接大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教育良性發展。
1.2大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需要改革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大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雖然日趨深入,但是應試性特征依然非常明顯,讓中學生身心俱疲。進入大學后,環境發生了變化,沒有外界壓力,存在厭學思想。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大學管理人員設置了多種應試教育方式,比如考研、英語四六級等,這樣本應開展素質教育的大學又延續了中學應試教育模式。大學課堂中,一些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知識,對臺下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置之不理。大學英語課堂上依然是這種現象。相應的四六級培訓班、考研英語培訓班、專業課培訓異常火爆。一些大學教師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想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卻力不從心。從本質來講,教學方法的單一、落后影響了大學課堂教學效率,與大學生學習特點相違背,且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規律,那么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體系,以此保障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深入開展。
2.從生活世界理論角度淺談大學課堂教學生活的內涵和構成
針對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找到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然后采取針對性解決策略,以便有效改革課堂。目前,應試教育是制約大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專業生活正成為大學課堂生活的全部內容,沒有充分考慮整體大學生活,大學課堂僅用來傳授知識,不符合現代大學課堂理論。因此,需要將大學課堂生活的變革作為大學課堂教學方法變革的起點。
從生活世界理論角度來講,大學課堂生活包含十分豐富的內容,除了專業生活之外,還包括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方面內容;除了課堂教學活動之外,還涉及師生交往、評價等內容,比較復雜。且因為大學生的特點導致大學課堂生活與中小學課堂生活具有較大的差異;政治、經濟、文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會影響大學課堂生活。
在現代哲學中,日常生活、生活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日常生活十分普通,卻體現著普遍的社會和文化秩序。著名哲學家赫勒用三個領域劃分了人類生活,分別是日常生活領域、自為的對象化領域及自在自為的對象化領域。結合赫勒的日常生活概念,我們可以了解到大學課堂屬于自為化領域,但是日常生活領域卻是其基礎和前提條件,而自在自為的對象化領域即為課堂中構建的各種規范和制度體系。在目前大學課堂中,將課堂的自為化領域作為關注重點,雖然自為化領域的專業程度不斷提升,但課堂日常生活的基礎領域卻遭到忽略。
從現代教育理論角度來講,教學并不是教育全部內容,甚至沒有教學活動,依然可以出現教育行為,教育者的學習是任何教育都不可忽視的方面。因此,在現代大學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學作為課堂核心。而傳統大學教學則僅僅傳授專業知識,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能力遭到忽視,導致大學生不喜歡大學課堂。
3.從生活世界理論角度分析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在大學課堂教學改革中,需要緊密結合大學課堂生活世界理論,將課堂日常生活世界作為一切的基礎,有機聯系課堂生活和社會生活,充分發揮專業課堂教學生活的核心作用,只有充分重視這三個方面的建構,才可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整體質量。
3.1重建課堂生活地基。
在大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中,需要充分重視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礎地位,將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教師要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把握,對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系統學習,對大學生的共性、個性深入了解,結合發展規律,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工作既要與大學生共性相符合,又要將學生的個性差異納入考慮范圍,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開展自主學習,又要實施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的學作為核心,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充分的尊重,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增設多學位學習教學模式,寬進嚴出,嚴格把握雙學位畢業生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學生因高考志愿與自己理想不一致而導致的厭學情緒。
3.2融合社會生活特點。
大學與社會存在緊密的聯系,如果隔離大學和社會,那么大學教學質量自然得不到提升。特別進入新時期后,資訊日趨發達,大學教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且大學生對社會生活十分關注,有機聯系專業生活和社會生活。但是,目前教學卻容易忽略這一點。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將時代特點、現代信息有機融入課堂教學生活中,以便促使同學們活學活用課堂知識。教師需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不斷學習時代新知識,與大學生交朋友,合理引導。
3.3重建課堂生活。
課堂生活是大學課堂教學核心,因為教師與學生長期受到角色的影響,專業世界的規則限制了雙方,體現出相應的語言和行為,如教師有條不紊、嚴肅地教學,學生踏實刻苦地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認為專業生活世界就是全部世界,日常生活世界、現實生活世界遭到忽視。針對這種情況,在變革課堂教學方法時,首先要遵循相應的規范,傳道授業,同時打破規則,有效融合日常生活世界和社會現實世界,充分考慮師生興趣,對社會現實積極關注,以便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4.結語
從生活世界理論角度來講,大學課堂包含日常生活、社會現實生活及教學專業生活等三個組成部分,內容十分豐富。在目前教學中,僅僅關注教學專業生活,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卻沒有有機聯系日常生活和社會現實生活,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影響,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不斷深化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如重建課堂生活、融合社會生活特點及重建課堂生活地基等,不斷提升大學課堂教學成效,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秀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創新研究——以回歸生活世界為視角[J].韶關學院學報,2016(10):123-125.
[2]蔣宏大.“微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6(11):99-101.
[3]常德,蔣建國.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244-245.
基金項目:貴州省2017年一流大學(一期)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號:黔教高發〔2017〕1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