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
摘 要: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學質量需要關注并探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除了關注怎么教以外,更應該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本文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出發,談談如何結合學生水平設計教學內容與安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對外漢語 教學有效性 課前學習任務
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途徑,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師生共同協作,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發展,以較少的時間、精力投入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還受到語言、文化障礙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非預設問題,很難保證高效的課堂教學。如何根據留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培養其持續發展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發布學習指南,布置課前學習任務
發布學習指南。在制定教學大綱前,從學習檔案袋獲取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和漢語水平等信息,對學生情況進行整理和統計。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日歷,并制定《課程學習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送給學生。以我教授的中級漢語綜合課為例,《指南》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安排、考核評價、學習資源。學習目標的制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策略和文化等方面制定出清晰具體的教學目標。以詞匯為例,明確給出應知應會的詞匯數量及重難點的詞匯表。考核評價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持續檢測和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讓學生掌握動態的學習情況。學習資源為學生完成課后任務,組織策劃課外語言實踐活動提供參考和依據。這樣學生可以明確地從《指南》中獲取課程相關信息,便于做好學習計劃和充分的準備。
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準備就是預習。以往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相對比較模糊,缺乏具體說明,鮮少在預習策略上予以指導,學生的預習效果較差,導致課堂節奏緩慢,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教師能夠在新課前將具體自學任務布置給學生,再輔助一定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效率,就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短視頻或PPT的形式將本課的詞語擴展及例句、語法結構及釋義等內容發送給學生,并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詞語擴展,完成句子,造句等練習),為聽課掃清障礙。其次,將一些基礎性的詞匯或語法結構放在課前,課堂上教師只花少量時間進行檢測并適時點撥講解,而將更多時間放在重難點上,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學生在預習后及時發現自學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聽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看不懂或出現錯誤的地方,學習目的性更強。
二、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對課文和練習進行二度處理
1.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實現教與學的有效互動。
教材不是圣經,教師不要做教材的奴隸,要做教材的主人(Harmer1983)。教材只是課程的文本載體,它只是教學的一個工具,工具有先進和落后之分,教材也有優、缺點,十全十美的教材是不存在的①。首先靈活處理教材,改變教材內容的繁、難、多、舊,加強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以《發展漢語中級綜合》為例,針對有些課文存在的生詞量過多、課文偏難、話題重復等問題,教師可采用刪減、調整、變通等辦法對教材內容進行處理,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第九課《生物鐘》一文的生詞達54個且偏難,多為專業詞匯。我在教學前對課文進行了處理,刪去了一些不影響全文理解的專業性強且不常用的詞匯,比如激素、周期性、血壓、心率等,并對課文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將拓展閱讀與課文結合起來,因為兩篇話題一致,整合在一起,降低因詞匯引起的課文難度,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還有《最認真的快遞員》和《電梯里的1分27秒》都是關于初入職場的話題,內容相似度比較高,我結合所教授班級的專業背景(物流工程),選擇了快遞員這篇課文進行重點講解,并增加了行業背景知識的引導和課外模擬快遞員的活動體驗,另外一篇作為課后拓展閱讀材料組織學生自學完成。
此外,針對有些話題或體例相似的課文,可以進行整合或對比講解,比如《我和父親的“戰爭”》是講父女之情,《給咖啡加點兒鹽》講的是夫妻之情,《夢里有你》說的是朋友之情,三篇課文可以對照講解,引導學生用對比分析的方式了解不同人物關系間表達情感方式的不同,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背景下情感的流露和表達與其他國家的異同。
2.對課文講解和練習的處理。
課文是詞匯和語法的載體,是對所學詞匯、語法運用和鞏固的語言環境,更是學生掌握漢語的關鍵。詞匯教學如果通過上下文的語境進行講解,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往往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語法教學需要結合語義和語用環境,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講解課文,將課文中出現的句式納入問題中,引導學生回答課文的原句;可以就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提問,給出備選答案,讓學生判斷;還可以從段落和整篇課文出發,考查學生對篇章的理解和總結能力,進而引申出某個具體的觀點,讓學生參與討論。其次,通過填表或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梳理。以《租房只要一個條件》課文為例(如下圖),將課文整體內容通過設計思維導圖的形式發給學生,在總結復述階段,將任務進行分解,學生一目了然,能夠更快地進入角色,高效地投入學習。
練習是第二語言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部教材練習的好壞,對課堂教學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呂必松,1993)。練習是讓學生把學會的語言點進行運用,要想完成從“知”到“用”,練習起著決定作用。以《發展漢語中級綜合》為例,在處理練習時,首先,練習的篩選和設計要突出重點。每課的重點詞語、語法的講解和操練、閱讀理解等都在課后練習中有所體現,對于那些重難點的部分,如果題量不足,就要及時補充,而對于那些非重難點的練習不必多做擴展。其次,練習形式上尋求靈活多變。目前教材中的詞匯練習還集中在搭配、選詞填空等客觀練習比較多,句子的練習還是偏向于傳統練習形式、句子,完成對話等,這些練習的設計目的性太突出,有時甚至有些牽強,缺乏趣味性和變化,學生難免覺得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師在對這些練習材料進行處理的時候,要保留實用性、功能性強的練習內容,在練習形式上加以創新和改變,保證練習質量,提高練習效率。比如課本中有一道題目是根據情景完成對話(多道),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可以選取2個-3個重點練習的詞語或語法點,題目要求變為根據關鍵詞和提示編寫對話,不對使用的語言點進行規定,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能夠考查學生實際應用重點詞和語法能力。此外,還可以增加看圖說話、情景再現、課堂辯論等練習形式。
三、課后任務的布置和及時深入的教學反思
課后任務作為教學評估的一種形式,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方法、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對于教和學都極為重要。課后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測,更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課后學習任務的布置要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指導,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習慣,提供信息差,達到真正的交際訓練目的。以《最好的教育》一課為例,這一課的課后拓展練習均和求職面試相關,因此課后任務是:給學生提供一段視頻資料,內容是“面試官最愛問題之一‘你有什么缺點,該如何回答”,并給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在新浪微博中找到#面試技巧#的話題并進行跟帖留言,并@授課教師。通過網絡的互動,尤其是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學習語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動機,同時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交際任務。
教學日志是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記錄課堂發生的教學現象,總結教學得失與成敗。把學生在課堂的真實反映及時記錄下來,做好整理和歸類,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梳理、自我研究,更快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首先,記錄課堂教學中碰到的“釘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教師無法預測的學習難點,或者反復講解后學生依然頻頻出錯的語言點。對共性的問題進行記錄和分析,及時做好針對性的補充練習,使學生盡快意識到問題,更快地強化學習效果。其次,記錄課后作業批改中發現的問題、學生完成作業時常寫錯的漢字、造句出現的偏誤及作文里出現的語用問題等,都是最直接的學習情況反饋,這對教師來說都是寶貴的一手資料,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并進行分析總結,反過來對教學進行指導,那么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還會讓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最后,記錄學生課上和課下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學習難點,也可能是學習需求。在學習新的生詞或語言點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聯系已經學過的知識,有時相近的知識點會產生混淆,就會出現問題。把不同期的、不同國籍的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建立教學資源庫,這樣日后教學備課時能輕松地就相關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補充。另外,學生學習一個新詞時常常會和已經學過的近義詞對比,對于教師來說是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個過程,對這些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選擇地主動將新舊知識進行比照、辨析,滿足學生的潛在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僅是課堂教學本身的設計,而且要注重課前與課后各環節的有機結合和互相補充促進,更重要的是要時刻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研究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注釋:
①羅之慧.對外漢語綜合課(精讀)中級班教材分析與教學思考——以《成功之路:提高篇》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1):94-98.
參考文獻:
[1]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五)[J].世界漢語教學,1993(3).
[2]趙曉霞.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模式探微[J].中國教育學刊,2014(11):47-52.
[3][美]杰克·克羅夫特·理查茲.第二語言課堂的反思性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
[4]羅之慧.對外漢語綜合課(精讀)中級班教材分析與教學思考——以《成功之路:提高篇》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