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國家對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于學生教育目標也是越來越高,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在教育中也逐漸引入了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這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針對以學生綜合素養為基礎的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分析,希望為教師的實踐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綜合素養;主題活動;綜合實踐
隨著教育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越來越重視,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模式,其中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一種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教學形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這對教師的教學來說也是一項新的考驗,而如何進行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這也是其教學責任心的體現。
一、以學科知識為基礎,與實踐活動經驗相結合
在教育改革下,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越來越重視,這也是綜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而在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也要以學科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進而和相應的實踐活動經驗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實踐活動的設計。比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愛科學”專題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和實踐活動經驗相結合來進行教學,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編排,首先讓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和理解,引發學生對科學知識內容的思考,進而教師再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詳細科學的解釋,來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客觀認識,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一些科學知識以及現象的交流,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采用讓學生課堂演講的方式來進行自身科學的理解和發現,從而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學生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育的形式是基本的教育形式,為了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就需要在課堂教育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設置相應的實踐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以“環保教育”為主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學生環保意識的強調和培養,這對學生環保綠化意識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進而教師再將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不環保行為和學生進行交流和分析,就可以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一些環保行為,不僅對自身環保行為進行約束,同時也對社會環保行為進行監督,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1]。
三、設置相應的實踐主題,將各學科的知識相融合
在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在活動開展設計中,教師不僅僅是局限在某一學科領域的范圍內,同時還可以在某一實踐主題下,將各個學科的知識內容進行融合,這對學生的發散性以及跨領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設置相應的實踐主題來進行學生的綜合實踐教學,在以“安全教育”為實踐活動的主題中,實踐活動涉及的安全知識可以具有很高的全面性,可以包括一些交通安全、家庭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學科實踐操作安全等,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對安全知識的傳授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防范演練或者模擬熟悉等,不僅提高學生對
安全知識內容的掌握,同時也對學生安全行為的養成具有良好的影響[2]。
四、明確活動的目標,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在學生綜合素養為基礎的實踐活動中,不同的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不同,因此,教師就需要設定相應的主題,明確活動的目標,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圍繞某一主題來開展相應的演講比賽,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對相應主題知識內容進行了解,進而通過演講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班級文化板報的方式來讓學生定期進行制作,這樣學生為了做好文化板報就需要拓寬自身的知識眼界,對相應主題板報知識進行探索和收集,同時對于板報的制作形式還需要進行思考和分析,這也涉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利途徑,為了更好地發揮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作用,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這也是教師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需要不斷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王麗華,于勝男,劉帥,等.基于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探究[J].創新人才教育,2016(2):16-19.
[2]王艷玲.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學習的實施模式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0(8):25-2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