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忠輝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充分利用網絡以及課程優質資源和互聯網技術促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不斷革新,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探索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利用雨課堂平臺一年的教學實踐,對 “雨課堂”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實踐證明雨課堂對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具有積極作用。此外,通過調查,對于 “雨課堂”如何改善提升也提出了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雨課堂 高職英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革新,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教學效果不佳和學習效率不高而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不斷應用,基于此背景下的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雨課堂介紹
雨課堂是一款PPT插件,是教師實施混合式教學的有利的利器。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旨在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通過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 PowerPoint 和微信,在課外預習和課上教育間建立溝通橋梁,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推送包含視頻、錄音、習題的 PPT,布置預習任務,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授課準備。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及時采集課堂數據,提升課堂教育的效率。在課堂上,學生在手機端實時接收 PPT 和測試題,可以通過“不懂”按鍵向教師反饋不理解的知識點,由此,授課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掌握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進度。
二、雨課堂教學實踐
筆者以《捷進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Opening Doors》為素材,參加課堂教學大賽。首先利用雨課堂制作手機課件功能,課前制作“雨課件”,學生可以在微信里課前查看,把課件中涉及的單詞進行預習學習,利用老師錄制的視頻進行跟讀模仿。上課后學生通過掃描雨課堂二維碼進入網上教室,實現學生簽到考勤功能。上課后學生就”Story telling”進行頭腦風暴,用彈幕的形式把內容發布到屏幕上。然后通過雨課堂分組功能把學生分成兩組,兩組同學進行猜單詞PK,通過游戲的方式復習鞏固所學單詞。學生通過同步在微信上的PPT課件與老師同步。學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內容,可以通過手機進行“不懂”標記與老師互動,或者通過投稿功能向老師提問。這樣實現了積極高效的師生互動。通過設置單選題,就課上內容進行測試。學生在提交試卷以后,老師就可以通過后臺了解到學生的答題情況,并對錯誤較多的題目進行分析講解。老師還可以對完全答對的學生給予紅包獎勵。通過學生分組,每個小組就其中的一幅畫來進行故事情節設計,把故事內容拍照上傳到云課堂平臺。小組表演以后,學生通過投票功能,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從而利用同伴評價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參與感”,增強了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實現了從被動接受課程知識到主動學習,直至主動參與評價,實現了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轉變。
三、雨課堂實踐的反思
雨課堂作為線上教學和線下學習協作的混合式智慧教學工具,大大方便了老師的教學活動。同時,在雨課堂教學過程和與其他教師的討論中,對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進行了反思。
1.過程性整體連貫性缺乏
通過單選題、多選題和學生投稿功能,雨課堂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次課都有反饋,提高了教師對于學生考核的便利性和效率,雨課堂對于學生每次課的表現都有記錄和考核。但是,雨課堂由于學生沒有個人的學習中心,對于學生在整個學期的表現沒有連續的記錄,教師端也沒有一個綜合的數據,這樣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期整體考核,只能對學生的某一次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是雨課堂的一個需要改進的方面。
2. 登陸和使用便利性問題
雨課堂是通過微信小程序和PPT插件的整合來實現登陸的,這樣學生和老師都不需要單獨下載App,使用便利性非常高。但是教師和學生每節課都需要掃碼登陸,老師在不同班級切換時都需要重新登陸和上傳課件,這樣也給雨課堂的使用帶來了一些不便。尤其教學資源無法在各個班級之間共享,這樣不利于各種素材的保存。
3. 教師積極性問題
運用雨課堂教學,教師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如準備課外推送的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查看課后總結,重新制作課件,共用知識課件群組建等。然而這些付出易被忽視,雖然有慕課資源教師可以引用,但是由于雨課堂缺乏強大的課件開發團隊,課件資源還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使用雨課堂課件時,教師還是有大量的額外工作要做。所以,開發更廣泛的課件資源,為教師提供厚實的備用資源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師使用雨課堂的積極性。
四、結語
雨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智慧教學手段,深度連接教師與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互動,為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提供了基礎。基于網絡平臺及慕課資源開展混合式教與學既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發揮了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提高了教和學的能效。同時,如果雨課堂能在便利性、過程性和課件資源庫開發方面不斷改善,也將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盛夏.教學方式與時俱進:“雨課堂”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6(35):
【2】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5):31.
【3】臧晶晶,郭麗文.滴水成雨——走進雨課堂[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8)
【4】張健麗,胥剛.翻轉課堂“雨課堂”及其對“思修課”改革的啟示——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
【5】黃燕芬,陸海鋒.基于雨課堂的移動學習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J].軟件,201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