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要】:當代高等教育要求培養有品德有素質的大學生,顯然大學生在我國科技興國以及民族復興上承擔著重要的任務,而在高校的人才培養戰略中,必須更加注重新時期的大學生心理育人工作。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在學校管理育人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文章就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心理育人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 高校輔導員 心理育人
引言
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想明顯發生了變化,所處的時代環境也不同,而且目前多數大學生都是95后,面對新的社會環境、新的群體、新的心理障礙挑戰,如何有效做好心理育人工作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也成為了目前高校輔導員應仔細思考的問題。
一、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心理育人的理念創新
(一)新時期樹立科學心理育人的理念
所謂新時期是當前大學生面臨的時代環境不同了,技術、網絡、社會思潮、家庭環境等都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始終在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為此,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心理育人方針,把心理育人教育同要求大學生全面發展立德樹人的目標統一起來;其次,輔導員要平等的對待學生,特別是在95后這一代大學生中,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風格特點都可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輔導員在進行心理問題疏導時既做到個性化輔導又要以平等的目光來看待、尊重以及關系每個大學生;再次,要樹立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的心理育人觀,心理育人不一定都是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事實上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的管控、自我教育,并著重提升大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最后,新時期的高校輔導員要有全面的全方位的育人觀,要把這一理念有效傳遞學校對大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工作、生活、學習等不同層面受到科學的教育。
(二)完善心理育人輔導機制
高校輔導員要充分的認識并了解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學思路以及方法,并意識到建立完善的心理育人機制的重要性。為此要健全多位一體的網絡模式,依托這一模式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這一網絡模式包括高校組織、院校領導、輔導員、學生管理部門、學生組織、學生家長等。輔導員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并且按照這一優勢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大家更好的成長。當然相應的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監測機制以及預警處理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可便于輔導員更好的發現并反饋相應的問題。總之,通過利用這一網絡的連接點能發揮各自所長,進而全面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水平。
二、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管理育人的方法創新
(一)探索社區管理法
心理育人的關鍵在于機制創新,心理輔導的直接性方式是一對一,但是從宏觀看,要善于把握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來及時的反饋處理相應的難點。比如可以建立以大學生宿舍為單位的社區,讓學生組織成為一個有效的單元,可引導學生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委員會。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自我實現管理,打破相應的院校專業之間的距離。
(二)利用新媒體貼近了解大學生
新時期大學生對自媒體以及移動互聯網有非大的依賴,而這類依賴的形成往往影響了我們日常的工作。所以輔導員要及時的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去了解學生。按照服務學生的要求不斷的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設立相應的信息專欄對學生發布有價值的指導信息,必要的時刻還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絡監督隊伍,以此來密切把握、著重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與行為特征,隨時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此外,輔導員也應依托網絡紐帶建立相應的交流互動平臺,搭建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
三.關注弱勢群體,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在高等院校存在不少先天性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他們可能是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也可能是因為家庭原因而心理倍感焦慮。但總體來說,弱勢群體的心理適應能力沒有普通人強。而且這類不健康的心理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以及相應的人際關系。不管是因為什么因素而導致出現心理問題,大學輔導員一定要高度重視這類群體,給予他們專門的照顧專門的輔導。而且學校的職能管理部門也應多加強同這些大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的完善心理干預機制,在關心他們的同時為他們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
一方面,輔導員要緊密配合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加強對新入學學生的心理普查以及識別,及時的發生可能存在這類現象的學生,初步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必要的時候輔導員應與同學實現一對一的交流輔導,在逐一談話的過程中加強同大家的認識。如此以來,輔導員就可以預知哪些同學可能存在一些不好的心理情緒,進而做好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大家有效的融入集體;另外一方面,針對弱勢群體還可以設立專門的心理訪談日,對于經濟困難的學生、家庭遭遇困境的學生或者情感上有挫折以及天生比較內向自卑的學生開展談話。在這種工作機制下,老師需要邀請學生參與到訪談日中來,同學生多談心多分析問題,主要是在訪談日可有更多的時間以及空間來了解學生,這與平日的溝通交流有所不同,訪談日有可能有任課老師、學院領導以及同學的參與,大家面對面的在不同的身份角色中相互幫助。能確保有效的提升大家在言語表達、溝通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四、結論
在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心理健康程度可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目前高校大學生依然存在不少心理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輔導員根據新的形勢采取新的措施來應對,進而準確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的加強心理疏導。同時做好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育方式,完善心理育人機制確保有效提升心理干預的有效性。繼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Z].2001.
【2】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姚本先等.學校心理健康導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