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平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發展,他們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層面,能夠接受的教學強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不斷變換教學策略和模式,以滿足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和發展需求。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階段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劃分和特點,并針對不同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幾點不同的技巧。
【關鍵詞】不同學齡段 小學語文 教學技巧
如今,教學的開展講求人性化和多樣化,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起了更重的任務,那就是根據學生們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方式、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對教學模式的興趣度上有很大不同,這是他們的成長所致。教師應關注他們的特點,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針對性教學手段,以使教學更具層次性,提升教學效果。
一、小學不同學齡段的劃分與學生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級,我們可以將小學學生分別分為低年級(一、二年級)、中年級(三、四年級)和高年級(五、六年級)。低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弱,注意力也難以集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需要多采用一些趣味化、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對他們的耐心指導。針對中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學習模式和習慣,知識的累積量也在逐漸增多,但其能力仍然有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的給他們一些自主化的空間,向著自主學習的方向不斷引導他們,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對于高年級學生,即將步入初中,教師就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培養他們的個性和自主學習意識,逐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巧
1.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技巧應用
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的娛樂化教育模式中脫離出來,一時間還難以接受小學教學的模式。他們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好動,課堂上的紀律管理成為了教師頭疼的問題。由于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不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不足,需要教師就他們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加大培養力度,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低年級的語文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進行拼音以及基本漢字的學習,教師可以將趣味式教學方法與微課教學方法交叉應用,增加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師在進行整體認讀音節的拼讀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領讀,學生進行跟讀,熟讀并最終形成記憶,但是學生并沒有掌握其拼讀的規律,同時生硬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一直對教學過程保持關注,注意力容易分散,難以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網絡資源中動畫形式的整體認讀音節的教學視頻應用到課堂教學環節中,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游戲,讓學生扮演視頻中的動畫形象,有人扮演聲母、有人扮演韻母、有人扮演聲調,通過學生的組合來將音節進行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在快樂中實現良好的學習過程,逐漸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意識,促進其學習習慣的形成。
2.中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技巧應用
中年級的學齡段是指三至四年級的學習階段,這一學齡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科學習意識,在接受新知識的學習時相對容易,但是其學習行為習慣還在逐漸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引導,規范其個人的學習不良行為。這一學齡段的語文教學要接觸到關聯詞語的應用,要逐漸滲透閱讀學習以及寫作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形成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比如:教師在進行寫作訓練教學時,有些教師可能會采用讓學生通過記日記的形式來培養他們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開始進行這一練習時,學生會因為興趣驅使較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但是在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便會形成記流水賬的寫作形式,這樣不僅不能夠實現理解的教學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不良的抵觸情緒,這時教師便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及時的調整,采用課文仿寫、優秀文章鑒賞等其他形式來開展寫作教學,通過多種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此外,小學三、四年級也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合理創設教學問題,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虎門銷煙》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還可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硝煙現場,你會想到什么,會說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高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技巧應用
高年級的學齡段是指五至六年級的學習階段,這一學齡段的學生已經有較為明確的自主意識和行為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自我意識的表達,尊重學生的自主想法,實現對其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實踐和應用認識,進而實現其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在進行《草原》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教學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并實現深入的理解,進而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讀后感,讓學生將自身對于草原、對于作者寫作方式等想法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形式以及語言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夠在鞏固之中,將個人的思維意識表現出來,同步促進其寫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小學不同學齡段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教學技巧,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思想感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姚蘭.基于審美感知基礎上的小學語文古詩教育方法[J].小作家選刊,2016(19):130.
[2]石路面.拓展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速讀(下旬),2016,(9):359.
[3]謝平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技巧初探[J].讀寫算(教研版),2015(6):290.
[4]周紅艷.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技巧淺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