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才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活動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成為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盡管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的應用水平已經有所提升,但是也依然存在應用技巧上的問題。基于此,我們就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實踐檢驗生活化教學策略在應用上不足,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進行教學方法完善。本文將以此為研究思路,對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方法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研究為其他教學工作者提供幾點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數學 教學生活化
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較強,對于很多教師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來說,如何突破數學教學特點和小學生形象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有利于實現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步驟和手段。
一、利用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為生活化教學提供支撐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已經很充足了,但是為提升教學有效性,實現對學生的視野的開闊,教師更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取能夠激起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這些形象生動的生活化元素,繼而打造和諧溫馨、趣味盎然,且充滿生活氣息的高效數學課堂。例如,《認識人民幣》、《認識鐘表》、《觀察物體》等均是立足實際生活的一些具體化的案例。這些單元首先從單元題目上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巧用學生這種向往“熟悉、新奇、趣味”事物的心理,進一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讓學生仿若置身真實的生活情境。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模擬購物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除了上述的生活中的顯性的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組織和引導作用,挖掘生活中的隱性的教學素材,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案例。
二、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將數學教學知識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能夠生動展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教學的代入感,使學生感受到了新鮮感和熟悉的生活氣息。例如,學生在學習“認識負數”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負數的認識更加具體并能利用負數的學習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可通過學生最常見的氣溫變化來說明,比如冬天南京的氣溫是 4℃,而哈爾濱的氣溫則是零下 4℃,也即是-4℃,讓學生比較哪個城市的溫度更低,這就需要以 0℃為基準點,此時比 0℃高的就是正數,比 0℃低的則是負數。學生通過這種貼近自身生活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體現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養成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三、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強化學習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用專題研究方式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契,引導學生應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過的知識進行教學問題探究,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學完平均數這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計算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和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來掌握更多的素材,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熱情,同時也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四、借助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應用數學教學要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提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夠逐步具備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活動中,為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教師可以借助現實生活問題開展教學,利用生活物品,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單位”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介紹各種各樣的單位,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單位的用法,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如,書本、課桌、筷子、牙刷等應該用“厘米”進行計量;而床、柜子等則需要用“米”進行計算。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合理設計數學問題,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跳繩游戲,讓小學生計算不同學生跳繩的個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五、用簡單的生活元素來替代復雜的數學知識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想辦法讓這些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實際生活為依據,找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降低教學難度。教師要能夠用簡單的生活元素來替代復雜的數學知識,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要培養小學生的統計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統計班上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在 100 以內加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搭公交車”這一教學情境,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模擬公交車上乘客上下車的情況,并要求學生用速算的方式來計算公交車到達每一站后上車和下車的人數以及留在車上的乘客總數。
綜上,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養成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教學策略的調整和優化,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趣味性,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習體驗,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日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時刻關注對生活素材的挖掘,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信心,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金秀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7):41-42.
[2]宋儀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4):63-68.
[3]楊汨,徐娟.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J].教師,2016,22(31):86-87.
[4]王紹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的探討[J].才智,2013,10(3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