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辰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迅猛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合作學習教學形式是現階段教學課堂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在學習教學模式,旨在“物盡其才”,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揚長避短,集思廣益,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取得一定的進步。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簡要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探究;興趣愛好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已成為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的教學目標之一。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對于教師有著天生的畏懼感,相反,給學生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學生便會表現出極大地興致。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從而有效地啟迪學生的智力,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那么,具體該怎么開展呢?
一、革新觀念,激活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沖擊下,為教育教學帶來曙光的同時,也帶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這就需要教師做到革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學有度,教學有法,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加強合作交流,最大化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需要做到發揮合作探究的教學優勢。
1.營造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課堂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主要陣營。傳統教學課堂之所以枯燥、低效,主要是因為學生和教師都沒能找準自身的教學定位。教師從課堂預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全部一手包辦,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想走。閉塞的教學方式,既磨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打擊教師的教學激情。想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應當營造和諧、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多跟學生交流溝通,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激發了學生學習欲望,才能有效激活他們的合作探究意識。
2.重新分配課堂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團體形式開展的學習方式。這要求教師能將課堂的主動權、話語權交給學生,給學生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給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中優等生、后進生穿插分布,4~6人最佳,物盡其才,保證人人有話說,人人有進步,優等生帶動后進生,中等生看齊優等生,通過發揮小組集思廣益、揚長避短的教學優勢,助力學生的學習發展。
3.重新界定教師、學生的角色定位。課堂上的“教學”需要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想要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必須重新界定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關系。教師是課堂上的領導者、發起人,學生是學習的執行者,教師上課做到導學有度,學生學而有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并非全部將課堂交給學生,應充當一個“旁觀者“的角色,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時,要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提點,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
二、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強化合作效果
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學習基礎、思想意識、后天努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小學數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關鍵點是發揮每個學生特長。在進行小組學習過程中,討論交流,必不可少。教師要告誡學生:切勿一意孤行,當其他的小組成員提出不同的意見時,應當虛心接受,通過和平交流的方式,最后選出最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話語權,發揮其特點,最終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統計》相關知識點時,筆者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4~6人最佳,并且給每個小組配置一個有責任心的組長。
2.利用多媒體播放大商場營業時段的監控錄像。
3.讓學生以團體的形式統計這個時段小孩、成年人、老人的人數。
按照這些步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小組集思廣益、揚長避短的學習優勢,有觀察錄像的,有記錄信息,有檢驗結果和承包結果的,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在合作情境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一舉兩得。
三、實踐探究,創新合作形式
數學是一門依靠思維活動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學生年齡小,缺乏嚴謹的思維意識,不能迅速認知知識要點。只有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才能更有效的進行數學學習。筆者發現:學生喜歡游戲,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是帶著“玩”心態去進行學習的。筆者經常組織學生以團體的形式開展一些與數學學習有關的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發展。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相關知識內容時,筆者就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將課堂稍作布置,準備一些紙幣道具。
2.組織三兩個學生上臺進行“購買學具”的情景劇表演。
3.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紙幣,買賣學具,認知人民幣,總結他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在情景劇表演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靈動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剛敲定的六大核心素養“實踐創新”中指出:承認學生的社會屬性,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性。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將目光轉移到課堂之外,擴充課堂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周末的時候,筆者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團體實踐活動,如調查自己身邊親人一周吸煙的數量;爸爸媽媽一周的花銷等等,認真記錄、整理、歸納,最后呈報給組長,組長交給教師。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實踐價值,幫助其樹立終身學習數學觀念。
以上僅是筆者的粗鄙見解,旨在拋磚引玉,望廣大教育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齊慶書.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J].學周刊,2015(20).
[2]王金玲.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