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嬌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高中語文教學也成為重點內容。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僵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模式,加深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使高中語文教學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傳統文化要不斷地滲透到高中教學文化理念中去,這樣才能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文章主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進行簡要論述,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高中語文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學科,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上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基礎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占有較大的比重,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的滲透。
一、教師注重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挖掘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先決條件,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與不斷品味,將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念不斷地內化為自己內部的素養,與傳統文化產生在心靈上的共鳴。例如,在學習經典文章《鴻門宴》的時候,其中有關于鴻門宴上座次的說法:項羽和項伯是向東的方向坐,范增是向南的方向坐,劉邦是向北的方向坐,張良是向西的方向坐。大部分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都是僅僅講解字面上的意思就不再深入講解了,教師可以以這篇文章為基礎,將古代的座次文化滲透其中。古人注重禮儀、講究身份地位、在吃飯的時候,座位是非常講究的。東方屬于日升之地,屬陽,是尊貴之地,西方為日落之地,屬陰,是最差的座位。從座次上來講,從好到壞依次為東南北西,這是古代的座次文化。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的時候,詞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幾個字,表達出作者內心悲傷的、凄涼的感受,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優美婉轉的詞句,進行教學環境的創設,三句一起朗讀,婉轉悲切,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情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這種教學情境中
二、營造傳統文化教學的氛圍
在文學作品中,往往有許多借景抒情、繪景詠物的作品。這些作品,從文學角度來說構思比較巧妙,充分地發揮作者的想象力,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月色、荷花這兩種意向,進行課堂教學的延伸,通過一些古典音樂與古代相關文化的介紹,通過美麗圖片的欣賞,營造月色下荷塘的美好的景色,引導學生進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學習《歸去來兮辭》的時候,筆者就創設一定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首先,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古典韻味,營造古典文化的氛圍。開篇就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疑問代詞的用法,了解文章中文言文虛詞的用法,還要對文章中的一詞多義的現象,積累古代詞語的含義,更多地挖掘文章中的深刻的文化內涵。就拿題目中的“辭”來說,辭最早是來自楚國的,因此又稱為楚辭,是一種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屈原的《離騷》就是楚辭的代表,到了漢代之后,辭賦相互統一,統稱為辭賦。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能更好地體會古代的詩詞文化。
三、引導學生探究,挖掘傳統文化內涵
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我們能夠做好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培養,以便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能夠進行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學習,挖掘傳統文化內涵,讓他們去發現課本中蘊藏的傳統文化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自由誦讀,開朗誦會,演講等,讓學生咀嚼體悟,同時教師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并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在教學《短歌行》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討論曹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很多學生看來曹操是一個奸臣、小人,但是在文章中,給人展示的卻是一個滿腔抱負、充滿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講述歷史上曹操的相關案例,給學生展示一個立體化的曹操,豐富學生的學習感知。
四、利用課外,擴展教學新境界
在校園里營造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是不斷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學生每日長于斯,學于斯,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滲透傳統文化的絕佳場所[4]。因此,我們可以在校園里張貼古代先賢的經典語錄、反映傳統孝道的二十四孝圖,播放一些古典樂器演奏的經典曲目,以社團的形式進行古典詩詞的吟誦、賞析和寫作訓練,邀請專家進行古典文化專題講座。例如:學習蘇軾的《定風波》,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讀、齊讀、自讀等方式,抓住畫龍點睛之筆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此句是本詞上片的結束句,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胸懷和抱負,也是全詞不同凡響的精彩之筆,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到作者在種種打擊和困難面前不氣餒、不退縮、不喪氣,泰然處之、樂觀豁達的心境。再如學習荀子的《勸學》,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排比論證的語言氣勢;也可以通過仿寫將本篇作為“借助外物、實現理想”、“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的論據等。
在高中教學中,我們應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滲透,改變老師的教學理念,提高老師的教學素養,加大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并將其傳揚下去。
參考文獻
[1]李偉.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思考[J].高考,2015(08):12-13.
[2]蘇朝暉.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6(25):47-48.
[3]段然.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速讀(上旬),2014(18):20-21.
[4]呂萍惠.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