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 要】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就是說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更多更快地學習知識,并且具備很強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踐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進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九年級這個特殊重要時期,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主要針對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初中物理 高效課堂 構建 策略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構建一種有效教學的框架,最終構建高效課堂。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落后,顯露出了教學的低效問題,初中物理教師應深入開展教學實踐改革,按照目標管理的教學流程,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課程改革為載體,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運用更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一、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陳舊的教學觀念中,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僅僅是教師的單向“灌輸”。高效課堂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也不再是學生被動地“聽”、“記”的過程,而是他們主動地探究,積極地去“悟”、“求”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發號施令的、主宰學生一切的權威,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改正傳統的教學理念中的弊端,轉變自我的角色扮演,逐漸向課堂的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過渡。例如在滬粵版初中物理九年級《探究簡單的電路》這一章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向學生問道:“電是什么?看過閃電嗎?知道閃電是怎樣形成的嗎?小學課本里學過電荷有幾種?它們之間的規律是怎樣的呢?”這樣既結合了生活中的閃電現象,又回顧了以往的所學知識,學生會充滿興趣,積極的參與新內容探究,最終對常見的電路元件,以及開路、通路、短路三種電路狀態,以及串聯和并聯兩種連接方式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心理溝通,它是主體間信息和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就是課程意義在師生、生生中創造與分享的過程;課堂教學應該是一項發展性活動,必須人人參與才能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中個體參與強調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凸現學生個體在課堂活動中的地位、作用;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和諧,其實質就是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應注意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針對學習內容,學生有感才會發,有疑問才會表達出來,課堂才能真正成為觀點交流、智慧碰撞的舞臺。例如在《電流做功與電功率》教學中,針對“電流做功的快慢”這一內容,完全就可以設計一場“兩燈泡辯功”的辯論賽,甲燈泡1h做了36000J的功,乙燈泡1min做了720J的功,兩只燈泡都說自己做的功快。然后將學生的觀點也分為甲乙雙方,說一說自己的理由。在這樣師生之間充分互動討論的過程中,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很好地明白了做功的快慢與做功的多少和時間之間的關系,課堂效率顯著提升。
三、完善交流展示,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在高效課堂中,“交流展示”環節是啟迪和點燃學生智慧的重要手段,但如何避免為了展示而展示,走過場的情況出現,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有效的展示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找到帶有普遍意義和近似性的“問題”進行展示,找到容易出現歧義或者核心的問題。另一方面,則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必要的展示的技巧,比如利用物理實驗器材,而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可以變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例如在《內能與熱機》的相關內容中,關于“四沖程汽油機工作過程”的講解,教材中只有工作示意圖,學生很難去想象汽油機連續復雜的工作過程,這是學生在遇到復雜問題時無從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多媒體可以模擬我們難以用語言和草圖解釋的復雜過程,使學生直觀地感知物理過程,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學生借助于多媒體把汽油機工作原理用flash動畫展示出來,形象直觀,使學生理解起來輕松多了。所以,在教學過程的展示環節,尊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營造好氛圍,通過誘導展示,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研究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只是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固定的模式。從學習內容考慮,有些一般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一些重點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生合作學習來完成;某些難點問題或開放性問題,可以通過學生探究學習來完成。從具體的學習形式考慮,可以根據所在學校、班級的實際,分別選擇研究性學習、動手活動、在計算機環境中學習、小課題等做法。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認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還應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活動,相互研討、切磋、學習、借鑒,有效整合優秀的研究成果,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在講《探究歐姆定律》時,課本上清楚寫明計算公式是I=U/R,但是不少學生對于記憶有較大困難,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我們知道,電流的大小和電阻以及電壓有直接的關系,首先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保證電壓不變,改變電阻,記錄下相關的電流大小,電阻大小和電壓大小,然后保證電阻不變,改變電壓,讓學生記錄相關的數據,最后再讓學生將記錄的數據和課本中的定律進行比對,看是否符合。
總之,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不但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準備,因勢利導的有效教學,更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要拋開一切思想包袱,做到教學以學生為本,不斷優化和創新教學方法,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得到最大發展,讓課堂教學迸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邵國紅 .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01):86.
[2]任彥朝 . 如何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6(03):82-83.
[3]馬丹輝 . 淺談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