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霞
【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更為關注的是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挖掘課本資源,運用整體型、合作型、探究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科的真正魅力。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 人文素養(yǎng) 培養(yǎng) 策略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提出和倡導了多年,為了確保預期的教育效果,其關鍵在于實施,如何將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轉化為實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動方向,是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課標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更加關注,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而且要改變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且更要關注其人文情懷,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根本的核心目標。
一、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是把學生從一個自然的人發(fā)展成一個社會的人,即具有人文素養(yǎng)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完整的人。顯然,人文精神是英語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要做出新的定位,教師的角色要做出新的轉換。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由教學中的權威者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減少對課堂的控制,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心理與精神的支持,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語言實踐發(fā)展語言能力,體驗成功,形成自己特有的學習策略。作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教師還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時刻體味到一種溫暖與關懷,對學生是至關重要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從而有效實施人文素質教育。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課本資源,積淀文化底蘊
課本是教學開展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以后,新版英語教材加入了更為豐富的語言文化和人文知識,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都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高中英語教師要注重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資源,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積淀文化底蘊,得到情感熏陶。比如在教學Book 1,Unit l Friendship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們學習唱英文歌曲,掌握“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的句子,這樣不斷可以讓學生學會了the+比較級這種英語搭配,而且還學到了友誼的重要性,知識應該與人互相幫助、和睦相處,要與同學和老師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加強同窗之情。再比如在教學Disability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霍金、張海迪等殘疾人士的那些身殘志堅的奮斗故事,這樣不但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和幫扶老弱病殘這些特殊群體,而且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困難時也不能垂頭喪氣,應以陽光的心態(tài)去積極面對。
三、采用多樣化新型教學策略,增強學習體驗
1.整體型教學
整體型教學,就是以語篇內容為核心,以語篇結構和語言功能詞為主線,通過聽、說、讀、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取整體知識信息。教學步驟可以設計為:語篇聽力,從聽中獲取語篇的結構;語篇朗讀,抓住段落結構中的語言功能詞;分段敘述,根據(jù)語篇的結構和語言功能詞,借助插圖展開交流和實踐活動;整體復述,了解和獲取整個語篇的知識信息,可以安排以總結語篇要點為主題的寫作任務。
2.合作型教學
合作型教學,可以活躍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欲望,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對話、分組討論和集體歸納等合作形式中學會學習。新版教材的項目設置充分考慮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合作,如warming up,speaking和talking等,通常可以在對話、采訪、表演和游戲等合作學習活動中展開; reading的語篇可以改寫成對話或短劇等形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悟英語語言文化。
3.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確定課題,主動地探究,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謀求個體創(chuàng)造潛能的發(fā)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給大家提供一個大的范圍,讓學生圍繞該范圍確定自己的小課題。例如對于“Festivals”教學中,老師提供一個大的主題“festivals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學生便可以由此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課題展開研究;主題確定之后,讓同學自由分組,分別去查找需要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如何在圖書館及網(wǎng)上檢索;指導學生整理、篩選有用的信息,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后,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多種形式展示出來,如黑板報、對話等。這樣,學生的語言、思維、質疑、創(chuàng)新、交際等能力就逐漸得到了培養(yǎng)。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一個重要的核心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僅有利于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將會對他們一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吳娟 .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下),2017(02):54-55.
[2]喻又芳 .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英語廣場,2017(05):90-91.
[3]劉成梅 . 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探索[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