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鶴
摘要:初中數學由于充斥大量的計算,加之本身難度較高的學科特點,初中生很容易在具體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從而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因此如何結合情景,將學生帶入問題中進行數學教學是我國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極為迫切問題。本文就此進行探討,以期對實際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情景教學;初中數學;實踐策略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一)學生自身原因
在初中初學有效課堂的建設中,學生方面的因素是主要影響原因之一。首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差異因素,使得數學教學無法實現整體性的學習效果。初中數學教學不等同于精英教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的選擇只能面向大部分的學生群體,因此學習能力處于兩個極端的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之中學習效率偏低。因此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其次,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較低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初中學生普遍會認為數學是較為難學,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具有抗拒心理。而有效課堂的建設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將是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內容。
(二)教師方面原因
在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建設中,教師的教學目標選擇以及教學方式的使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中普遍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重點內容,而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方式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得教學活動中有效性不強。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選擇極為重要,由于學生之間學習能力存在個性差異,若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將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初中時期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叛逆性并且活潑好動,因此怎樣營造松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就成為實現有效課堂的重要內容。
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
(一)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引者。課堂提問的方式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參與進教學活動之中,因此進行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能力是實現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首先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時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層次和有規劃的提問,使得學生對知識具有漸進性的理解。其次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中應符合數學的實際,并將問題設置為遞進式的難易程度,由簡單問題開始,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創設情境,營造教學氛圍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實現需要教師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能力和學習興趣。,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創新發展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將數學教學與情景教學相結合。數學源于生活并會廣泛的應用于生活,因此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教學中融入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將生活經驗充分運用在數學的學習中,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思維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好應用能力。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建設,需要教師營造情景教學氛圍。
(三)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
近些年來,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設備逐漸走入校園并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幫手。多媒體設備集圖片、視頻、文字等功能為一體,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例如,公式的推導。在公式推導過程中,教師往往要寫大量的板書,常常出現寫完一整黑板后才推導了一半,于是便將黑板內容擦掉繼續推導。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強度,同時也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擾。學生有時候沒有跟上老師的思路,想回過頭看前面的推導過程時卻發現內容早就被擦掉了,只得硬著頭皮聽下去。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筆者將推導過程制作成PPT,通過多媒體投射到熒幕上。一些理論、公式的背后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料,筆者將其也穿插到PPT內,在公式推導過程中穿插講解,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聽課的專注度;另一方面,圖文相結合的形式也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程度。在講解過程中,倘若學生對前面的推導過程不理解,那么可以迅速跳轉,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強度,使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推導的思路的講解和學生的交流上,還便于學生的回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如,立體幾何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但部分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因而在立體幾何知識的學習上較為緩慢,為了將知識更加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筆者將其做成動態Flash圖片并投放至熒幕,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過度依賴于多媒體設備,這樣可能使得學生無法將精力集中到課本與課堂上,所以,教師要從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
(四)建設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無縫銜接
隨著電信技術的發展,網絡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很多行業插上了網絡的翅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們的教學理念也要與時俱進。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發的多元化,書本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網絡教學平臺理念隨之應運而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進度更多的是以多數同學的學習情況為基準,那些后進的學生怎么辦呢?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多采用的是課后“開小灶”的模式,課后對學生單獨進行輔導。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后進生都理解、支持教師課后補習的行為。其次,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這種方式增大了教師的教學強度,往往會出現“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疲勞”。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筆者嘗試著將補習由線下補習轉至線上學習。例如,每次教學完成后,筆者基于本節教學的內容和知識點,將其分為幾部分,然后單獨錄制視頻上傳至校內網絡平臺,這樣,學生就能根據自身的需要有選擇地觀看。視頻文件易于下載,支持在電腦、手機、平板等多種設備播放,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下載、觀看和學習,無形之中拓展了課堂的寬度和深度,而且對于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反復觀看,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試卷評講往往會占用大量的課時時間。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在講解前會將每道題目的講解錄制成視頻上傳至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進行觀看。
參考文獻:
[1]孫艷華.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101+148
[2]寧運康.新課改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