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英龍 周愛國 崔小菊
【摘? 要】目的:對神經外科患者在手術后出現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醫生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降低顱內感染的風險。方法:抽選在我院神經外科進行過手術治療的患者738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術后有無出現顱內感染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并仔細查看所有患者在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三個階段的資料,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結果:選取的患者中有35人發生了顱內感染,發病率為4.74%。不同的治療階段其危險元素也不同,比如患者年齡手術前的危險因素,手術時間過長是手術中的危險因素,引流量過多是手術后的危險因素。結論:醫生應該對治療過程的多個環節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對患者采取合理的護理方式,才能有效的防治顱內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神經外科;顱內感染;危險因素
神經外科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由于其多作用于人體最脆弱的腦部,因此手術精度較高,風險也較大。手術會對腦部神經及周圍組織造成一定的創傷,可能會發生顱內感染引起患者多種并發癥。顱內感染會延長患者身體的恢復時間,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感染嚴重將威脅患者生命。腦部是人體整個神經系統的中心,管理著人的語言和行動,顱內感染的發生對患者的身體的狀態會產生嚴重影響[1]。所以,研究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對及早預防顱內感染或者及時治療有重大意義。本文對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造成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充分了解,為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內在我院神經外科進行過手術治療的患者738例。其中,男性患者583 例,女性患者155例。患者年齡在12歲至79歲之間,平均年齡( 48. 23 ± 6.57) 歲。病程最短的1.5h,最長的35h,平均病程( 15. 28 ± 3. 42 ) h。不同病因的人數分布為:外傷:腦血管:腫瘤:其他類型=317:241:135:45。所有患者中有合并癥的患者人數為652例:糖尿病91例,冠心病173例,高血壓病185例,其他部位外傷203例。
1.2 方法
將神經外科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患者35例作為觀察組,術后沒有發生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 s) 表示,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 05 表示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選取的738例患者中有35例發生了顱內感染,其發病率為4.74%。
2.2 手術前的危險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的性別和發病時間及發病原因差異不明顯(p>0.05),證明其不是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但觀察組中患者的年齡偏大,手術前的合并癥較多以及昏迷指數偏低,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 手術中的危險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的急診手術例數無明顯差異( P > 0. 05),但是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次數比對照組要多,手術過程時間更長,開顱手術的例數和術后的出血量也比對照組要多,且與對照組中這些方面的數值比較,p<0.05,差異明顯。
2.4 手術后的危險因素分析
觀察組的患者在手術后接觸引流管的時間較長,引流量比對照組患者多,且觀察組患者的昏迷時間較長,護理滿意度較低[2],把這幾方面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神經外科患者在手術后經常會發生多種并發癥,比如腦積水、顱內感染等。據相關資料統計,顱內感染的發病率在3.98%至8.97%之間,是常見的顱腦術后并發癥[2]。本次研究中抽取的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74%,符合臨床統計結果。顱內感染可破壞手術創口,損害腦部組織和神經系統,對患者的生命有嚴重的威脅,影響患者的恢復效果。同時,還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大身體痛苦,給患者家屬造成經濟壓力。因此,了解并掌握影響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可以在相關環節中積極預防,降低其發生的概率。
3.2 手術前對危險因素的分析中,患者由于年齡偏大,其身體機能比較衰弱,抵抗力和免疫力較低,傷口的愈合速度較慢,因此容易發生感染。合并癥較多的患者由于身體素質同時受其他疾病的影響,體質基礎較差,因此在手術過程中其適應性降低,抵抗力薄弱,容易受到感染。而且,昏迷指數偏低表示患者昏迷時間會比較長,也說明了患者的病情較重,其恢復速度較慢[3]。因此,對手術前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該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或采取科學的護理手段,降低感染發生的概率。
3.3 手術中對危險因素的分析中,患者采取的治療手段多為開顱手術,此種方式對腦部的創傷面積較大,對顱內組織和部分神經的影響較高,因此身體恢復起來難度較大。同時,開顱手術的手術時間長,需要接受手術的次數也比較多,導致術后的出血量增多,且傷口反復進行手術更增加了愈合難度,易導致感染的發生[3]。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應該盡量采用創傷性較小的微創手術,減少對原組織的傷害程度。微創手術進行時間短,出血量較少,手術次數比開顱手術也少很多,可以有效的避免手術中危險因素的存在。
3.4 對于術后的危險因素分析中,患者的昏迷時間長,使其依賴于引流管的時間增加,應該對引流管等裝置進行消毒,或者盡量減少其使用時間。同時,術后的護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在恢復期間的行動或者表達能力會受到一定的限制,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診療環境,加強對患者的關懷,制定合理的人性化護理方案,可以及時發現或者避免危險因素的存在。
通過本項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引發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同時對如何避免危險因素的發生,并采取合理的對策及時防治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提高神經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敏光, 彭遠強.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發生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探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5(2):207-208.
[2]劉正清, 孔令柱, 馬世龍, 等. 140例神經外科手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17):13-15.
[3]周少龍. 神經外科手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