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帥
摘 要:美術課程是中學時代一門重要的感性藝術課程,更是中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校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推行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的情感培育以及道德教化也會有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將重點闡述初中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美術 德育教育 滲透方式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廣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各類教育機構關注的焦點內容,同時這種全方位的素質教育也將成為我國未來教育的重要趨勢。在中學教育中,美術教材對于學校的藝術教育至關重要,在美術教材中傳承著中國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也蘊含著重要的人生哲理。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應該積極與德育教學進行聯合,促使中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按照目前義務教育美術課程的相關要求,我國對初中生美術教育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專業的美術知識,還應該及時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進行德育教學時,應該要有耐心,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不斷引導學生。在陶冶情操的基礎上,形成以德育教育為中心的美術教學方式。
二、初中美術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教師應該切實負責
在整個初中教育過程中,老師的行為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做到以身作則,通過在日常行為中,潛移默化對學生的行為以及思維形成良好的引導作用。相對于其他學科,美術學科的開放性更強,因此在授課過程中的氛圍也會更加隨意。在整個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觀點和態度等。由于初中學生的心智還處于發育階段,因此老師的以身作則將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比如,教師通過自身的行為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愛護環境,在美術課堂上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廢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將廢紙整理后再進行回收,具體可以將廢紙的回收加入到授課流程中,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2.在美術賞析中滲透德育教學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一定內涵的書畫作品讓學生進行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需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了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比如,在對《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進行賞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另外,在對作品進行賞析過程中,可以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創作風格進行解析,從深入文化的角度不斷將勤勞節儉、艱苦樸素的精神進行傳承,從而影響學生的思維,不斷改善學生的德育水平。
3.在美術繪畫課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美術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因此初中美術繪畫教學過程中的內容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因此在初中美術繪畫課程中需要由教師進行積極引導,完成學生的德育教學。目前,初中美術設計到的專業內容主要包括素描、色彩以及國畫等內容。根據不同的繪畫種類,教師應該通過對背景文化的延伸,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德育教學進行滲透。
比如,作為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國畫在我國的文化傳承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國畫藝術也已經經歷了非常悠久的歷史。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國畫繪制之前,應該首先對國畫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解,具體可以利用校園內的植物花卉,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從而積極主動的收集相關資料。教師另外還可以展示相關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悟,實現開拓學生思維的目的,刺激學生更好的進行創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身對主題內容的理解融入到自身的作品創造中,通過這個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熱情,通過鍛煉學生的品質與思想,不斷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4.在美術手工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目前,按照初中學生美術課程教育的流程,需要在美術教學中設立一定的手工課程,通過讓學生制作出一定的藝術作品,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還能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具體可以通過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的材料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可回收的舊報紙、舊衣物以及舊金屬等等,從而提高學生回收資源的意識。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校園運動會等為主題進行創作,以運動會為例,整個設計會包含一系列的設計,具體有操場設計、跑道設計、獎品設計以及運動牌號等設計。通過分小組,完成整個系列作品的設計,在整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自由創作能力。同時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應該設定創作期限,讓學生自身把握設計節奏,教師負責輔助督促,保證規定時間內的作品質量,完成德育教育的滲透。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德育教育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有效將德育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發揮教育的價值,是各個教育機構需要深思的問題。初中美術教學不同其他學科,有著獨特的開放性與藝術性,也是培養學生感性思維的一種途徑,另一方面學生的心智發育不成熟,因此教師的教學計劃以及引導方式將會對著整個德育教學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