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該話題的研究的核心對象是初中學段問題學生,著眼于如何讓初中學段問題學生不再問題,促進學生全面長遠的發(fā)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幸福指數。對每個年級問題學生界定分類明確;確定三級處理方法;總結出教師常出現的錯誤思路;研究出解決問題學生診療的正確思路等。下一步將深入研究,進行文本被解讀實踐,形成完整的理論。
關鍵詞:問題生;行動觀察法;心理測驗法]
問題生多數學習成績不好,但成績不好一般不是他們問題的起始原因,他們可能是家庭原因、心理原因以及認知不足的原因。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慧眼,明確的分辨出問題生與正常生,不能錯冤枉了好學生;也需要教師有善于分析的頭腦,將學生的真正心理剖析透徹。問題學生是善于制造問題的人,他們容易招惹老師反感,惹老師發(fā)火以及其他不良情緒。當問題生惹是非的時候,教師容易急躁、失控,就容易讓事情陷入被動,讓學生與老師間的關系惡化。問題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他們沖動起來,喜歡和老師對著干,這些都需要教師冷靜并保持淡定。教師需要冷靜地調查問題和分析問題,了解事情的始末,體諒學生的心情與做法。對的做法需要保持,錯的做法需要改正,讓學生對教師心服口服。教師更加需要激發(fā)和強化自己的認知欲望。科學解釋說認知欲望越強烈,態(tài)度就越冷靜。這是教師應有的智慧。
我們校前期進行了問題學生情況調查,對教師和學生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情況進一步深入了解,課題成員認真調查、匯總、分析教育實踐中教師對問題學生的處理方法,分析出教師對問題學生處理方法中經典的正確思路,現歸納如下。
1.遇到問題,先穩(wěn)住事態(tài)
問題學生是善于制造問題的人,他們特別容易招老師反感,惹老師發(fā)火。對待這樣的問題學生,只要教師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動。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一些體面地下臺階的招數,以便隨時“撤出戰(zhàn)斗”,讓對方的怒氣“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們。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斷和道德歸因
很多老師遇到問題生出問題的時候,總是急于告訴他們:“你這樣做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這類“教育”基本屬于廢話,做無用功。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他犯了錯誤,我先不說他對錯,而研究他為什么會犯這個錯誤,是什么力量推動他非這祥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才有可能下次在適當的地方切斷他的錯誤思路,避免他重犯錯誤。這才是診斷和治療。
3.不搞“態(tài)度掛帥”
面對問題學生,老師出于自尊或者礙于面子,就可能怒火萬丈,不顧一切地要壓倒問題生的氣焰,打掉他的惡劣態(tài)度。這樣,教師的身份就會蛻變成學生的吵架對手。不利于問題解決。當你平靜地向他詢問事實經過的時候,他的惡劣態(tài)度就會很快降溫,然后事實澄清了,是非分清了,學生只好承認錯誤。
4.了解情況時,行動觀察法與心理測驗法雙管齊下
了解學生情況,最常用的方法自然是觀察法。但是,教師所看到的學生往往都是在正式的場合,上課啊,組織活動啊等。學生真正性格的真實表現,在非正式場合,在同齡人眼里,在游戲中看得更清楚。因此,采用觀察法,要特別注意孩子在非正式場合的表現,注意通過學生了解學生。觀察之外,也可以適當的搞點心理測驗。
5.橫向、縱向全面了解學生情況
這是教師的一個基本功,遇到問題,學會展開來思考,采取措施,必須在分析研究和診療之后。許多教師沒有這種習慣,他們只有現成的幾種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決問題,就干瞪眼沒有辦法了。這叫做“沒思路”,比沒辦法更可怕!
6.確診前,要提出多種假設
問題生經常發(fā)生的問題有多種,每一種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有多種。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做到:一發(fā)生問題,腦子馬上就像打開一個電腦文件一樣,彈出有關這個問題的多種假設,一條一條擺在那里。將眼前的學生和這個文件上的描述一一對比,找出吻合之處。看問題,光有道德視角是不夠的,還要有科學視角,要做多種假設,才能少犯錯誤。我們可以設問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假設越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越多呢?”
7.確診時,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結論合乎邏輯,經得起推敲和質疑
科學離不開反駁,一個真正嚴肅對待學術問題的人,他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根本不需要別人來反駁,他自己就在反駁自己,自始至終地反駁自己。當他發(fā)現一種新的情況是自己的結論無法解釋的時候,他會提出新的假說來解釋新現象,然后繼續(xù)用事實反駁這個新的假說。這就是科研的思路。也就是說,自己和自己先來一個真刀實槍的演練,這樣,錯誤就先被消滅在自己這邊了,工作時就可以少走彎路了。
8.確診時,要首先考慮問題在誰身上,以免某人得病
他人吃藥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決定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戰(zhàn)場在哪里。如果教師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學生和家長,就很難解決問題。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過,這樣,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來。
9.確診后,一定要有具體的、因人而異的治療措施
每個問題都有詳細的分類,每一類都有具體的治療措施,教師在面對具體問題時,應開出適合他個人的藥方。學生是活生生的,方法是死的。我們應該切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開出適合每個孩子的獨特的藥方。
10.根據治療效果的反饋來評估自己的診療并隨時修正
教師采取措施后,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觀察治療效果,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措施。把自己的得與失都記錄下來,是一個絕好的學習與反思的方法。成功的,失敗的,都是機會!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才會在這反反復復的摸索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修訂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維.認知心理學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顧明遠.教育大詞典(5)[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